各方掷金暗自较劲唯求生产资质“高价票”
2009年6月17日和2012年7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曾两次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和《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2014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研究起草发布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生产准入条件做出新的规定。相较前两次制定的规则而言,本次“征求意见稿”对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管理、产品规格、安全标准等进行了更严格规定。
该征求意见稿要求新建投资项目申请企业,需具有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基础,掌握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轻量化等核心技术,并拥有整车试制能力,样车试制数量不少于15辆。
有业内分析指出,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从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此前,特斯拉在传统车制造方面并无经验,却凭借其先进电池技术,成功生产特斯拉汽车并成为行业标杆。而在中国,非汽车制造商要想获得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质”,至少需要自掏腰包10亿元,才有望获得一张“门票”。其此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已经表示,将给非汽车生产商发放两到三张专门的电动车生产牌照。
然而,尽管昂贵的“门票”一票难求,还是有众多企业跃跃欲试。万向钱潮正在申请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其大股东是万向集团。亿纬锂能也表示,公司正在申请新能源汽车准入资质,其主营业务是。
互联网企业也早已加速其入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步伐。早在今年3月底,小米手机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曾高调表示,小米在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2015年即可实现量产。而随着“See计划”的浮出水面,乐视与北汽联手硅谷,制造超级电动车的事实也已务虚多言。
此外,山东时风、唐骏、宝雅、新大洋、比德文,深圳陆地方舟、河北御捷等低速电动车企业也早已觊觎“门票”已久。2015年究竟花落谁家仍需看。
持续加码公共消费领域私人消费市场或将“结冰”
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上年全年数量。而此后的7、8月份,因等待政策落地而压抑的需求,在9月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正式出台后得到集中释放,单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000辆。随即带动第三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近400%。
业内有专家预测, 2015年或将延续2014年的快速增长趋势,保持同比2-3倍的增长,并大胆做出2015年产销量15-20万辆的预测。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张勇乐观认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在2016-2018年之间出现爆点。东风日产启辰事业部电动车营销总监徐小归表示,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的销量将比2014年再翻2-3倍。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勇则认为,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能会在10-20万辆,浮动较大主要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还没有跟上,充电不方便会使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犹豫不决。
实际上,他担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也持续影响201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遇冷。据不完群统计,上海、北京两个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其私人市场上牌量只在千辆左右。在北京已进行的5期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中,单位有效申请持续大幅走低。从第一期新能源小客车指标有效申请的2537个,跌落至第五期单位有效申请359个。
相较私人消费市场,原本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时处于中流砥柱的公共消费领域将得到持续补强。北京市计划到2015年底,在公共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8507辆,重点在公交、出租、租赁、货运物流、环卫等领域推广应用。天津市计划到2015年底重点在公交车、出租车、邮政快递车、环卫车等领域,分三年共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000辆。而深圳打算到2016年年中,再添2000辆左右的纯电动公交车。
由此预见,2015年的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如果仍得不到来自多方面的消费刺激和完善基础设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需求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