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电动自行车封杀
2014年10月初,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拟对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采取“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五禁”措施,公开征集意见,并于11月1日举行了听证会。广州此举初衷意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但是“五禁”的做法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争议。
广州的这次禁电运动虽说不是首次,但可以堪称是历史上最严格的一次。新华网发文指其“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专家呼吁广州改“禁电”为“管电”,民众表示“不该一刀切”。
陈开亚曾对记者表示,“如果草案获得通过,依靠电动自行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顽疾的快递行业将遭受较大冲击。”他认为,无论从送货效率还是成本支出,电动自行车是一线快递员最理想的交通工具。
在他看来,与其一刀切,不如倡导文明出行来确保交通安全、畅通。“电动自行车本身是安全的,只不过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最为重要。”陈开亚表示。
然而,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期待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NO.4马太效应凸显
201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马太效应凸显,行业步入洗牌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实际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已经从2000年的2000余家,锐减到现在的700多家,约三分之二的生产企业陆续退场。另一方面,几大巨头却逆势扩张,行业优胜劣汰趋势明显。
究其原因,随着智能电动自行车时代的来临,一些小厂因为没有技术,生产工艺落后,没有能力生产达标产品,甚至连速度都无法达标,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一些品牌企业因其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逐渐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新日、爱玛、雅迪、绿源等十家一线品牌已经占到总产量的47%。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陆金龙告诉记者,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行业集中趋势明显。
NO.5销量首次负增长
在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越来越集中,行业门槛越来越高的时候,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量出现同比下滑,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行业15年来首次出现产量同比下滑。
来自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前50名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产量同比下滑1.98%,电动自行车所需塑件出货量同比下降超30%。
财经观察员胡津铭认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已接近饱和,2014年正在步入行业拐点,曾经高歌猛进的时代一去不回返了。2015年或将延续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