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位于新近扩建的上海浦东基地,亚太创新园也坐落于此。基地员工将达2,500人,是巴斯夫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综合基地之一。亚太创新园自2012年底落成以来保持稳步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实验室和研发设备。
同样在浦东基地,巴斯夫还生产工程塑料和特种化学品,如氨基树脂、颜料前体、皮革与纺织助剂化学品、冷冻剂和分散体。
此外,巴斯夫运营着一套热塑性聚氨酯生产装置、一套车用缓冲块Cellasto?生产装置和一套组合料生产装置。
2013年,一座新的制动液生产装置在浦东基地顺利投产,与现有的冷却液生产装置互为补充。在毗邻的金桥基地,巴斯夫主要生产面向轻型和重型汽车的排放催化剂。
事实上,早在欧洲经济衰退之前,巴斯夫便已在华布局全产业链的化工生意。侯宇哲表示,在扩展本地生产网络、延伸价值链方面,巴斯夫始终提倡一体化生产,
“一套装置的产品与副产品可以用作另一套装置的原材料,最终将生产、能源和废物流通、物流以及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中,这种网络化结构的思维方式,也是其最引以为傲的”。
战略规划
根据巴斯夫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将增加到120亿欧元,新兴市场将占据全球化工产能的60%左右。在大中华区的增长率需要达到11%,亚太区需要达到9%,都超过了行业整体7%的增长速度。
布局
从地图上看,巴斯夫的布局从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发展;而其布局领域也涵盖石化、功能性化学品、功能性材料,尤其是向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延伸。
尽管以单个反应装置或单个工厂的规模而言,巴斯夫并非处处领先,但以总体投资额及合作深度、广度而言,巴斯夫已在中国呈现全方位覆盖。也成为外资化工巨头中首屈一指的“垂直一体化”巨头。
南京:生产基地持续扩建
南京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扬子石化-巴斯夫)是由巴斯夫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共同出资建立的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
2013年7月,一座世界级的叔丁胺生产装置在巴斯夫南京基地正式投产。该装置可年产1万吨叔丁胺,将进一步增强巴斯夫作为全球橡胶和轮胎行业领先供应商的优势。
重庆MDI生产基地建设
巴斯夫目前正在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一座大型MDI生产装置,总投资为80亿人民币(约8.6亿欧元),项目设计年产量达40万吨。
重庆MDI基地将采用高度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并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新的工业枢纽。聚氨酯是一种在各种日用品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塑料材料,有助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降低能耗。
南通兴建制剂生产和包装装置
2013年6月,巴斯夫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生产和包装装置在江苏南通破土动工。
这是巴斯夫在华的首座作物保护产品生产装置,它将有助于巴斯夫直接满足中国合作伙伴和种植户的需求,促进中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茂名兴建世界级异壬醇生产装置
2014年1月,巴斯夫与长期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在广东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双方合资的世界级异壬醇装置建设工程奠基。
该装置隶属于双方以50:50比例建立的合资企业—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预计将于2015年投产。作为国内首个异壬醇生产装置,它将满足市场对新一代增塑剂不断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