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焦虑”如何破解
政府扶持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起支柱作用,而新能源汽车能否顺利推广,关键在于能否打开私人市场,而目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整体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新能源汽车一直饱受充电机建不完善和“里程焦虑”的困扰。北京市首批新能源汽车摇号中签者中,就有六成人因充电难等问题而放弃购买。在市场化进程中,充电基建体系又如何健全?
目前,充电设施问题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最主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充电设施问题?董扬认为,政府应该动员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力量,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推行充电设施建设。并建议从三方面联合推进:一是电力部门提早做好规划;二是提供价格合适的充电桩;三是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打破商业垄断,调动多方积极性。国内的城市中,北京、深圳及合肥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政府扶持需政策精准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7.8万辆,离目标销量仍有一段距离。有人质疑:经过十年的市场培育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具有自我“造血”功能,能否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面对质疑,董扬认为,国家制定的新政策到底能吸引多少资源进入行业,政策退坡后行业是否会受影响,这些实际上是取决于政策的精细测算和制定。正如德国电动汽车平台计划里的结论,即补贴政策不能过,补贴政策过了之后就会扭曲市场。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现在购买纯电动汽车较贵,但用电可节省使用成本,那么,对纯电动车的补贴就是普通车与纯电动车的价格差的主要部分。如普通汽车一辆售价8万元,电动汽车的售价为16万元,两者的差价为8万元,那么政府补贴是6万元,还有2万元靠使用过程中节省而出。地方绝不能为了政策、政绩而任意提高补贴,造成短期哄抢购买而事后随意丢弃的现象。所以,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全面考虑、长远规划、精细设计,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利益均沾、有序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城市做试点目的之一是探索在哪些人用合适及在哪儿用合适,然后再去推广。所以,在产业培育阶段,靠补贴、靠优惠促进市场提前形成,摸索出合理的市场和使用模式是必要的,但长期靠补贴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多种路线并存各显神通
现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推进时期,“里程焦虑”掣肘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产业链上的各大企业也都把动力电池作为重中之重来做。但是,在动力电池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的情况下,稍微绕开或缓解电池的问题,成为新的途径。
目前,有三种车就是为缓解电池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是特斯拉,走高大上路线;另一种是低速电动车,降低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中间路线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用插电方式减少电池,降低成本。这些模式都在探索中,现在没有唯一的、绝好的路线,政府不应该寻求唯一的路线,媒体也不应该引导大家寻求唯一的路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走一条特殊的、多快好省的电动汽车路线”, 面对社会上的这种呼声,董扬表示,“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多快好省的路线是不存在的。汽车工程师一项浩大的工程,所有的环节都要踏实、认真对待,没有捷径,也不要指望弯道超车。”
最后,董扬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多方面周全的谋划、周密的处理,社会各部门多方协作,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