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问题是对政策的误读
“在“纯电动”还是“混动”的路线选择上,我国新能源车企面临诸多的困扰。国家重点发展纯电动技术,以期实现对国外混合动力技术的“弯道超车”,而市场更亲睐本应是“过渡产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面对这种疑虑,董扬指出,“路线问题”是对我国新能源政策的误读。
董扬表示,我国不是只发展纯电动汽车,也不是拿纯电动实现对国外的混合动力“弯道超车”,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电动汽车都是又做纯电动又做混合动力。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准确地讲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归类于节能汽车,是节能汽车重要的技术路线;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燃料汽车归于新能源汽车。规划里明确规定“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方向”,什么叫纯电驱动?是汽车的驱动力来自电机,纯电驱动包括插电式、征程式和一部分混合动力。所以我国并不是只发展纯电动,把国家战略解释为只发展纯电动是一种误读。
万钢部长曾指出,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燃料电池及插电式三类汽车,一是因为性能价格比现在不好,价格太贵,必须由政府补助才能有市场;二是需要政府建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站和配套设施,这类汽车纳入国家补助,由国家直接来参与操作。而混合动力则可通过加强油耗限值来发展,即在购买及使用环节上辅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混合动力。
事实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路线,由于部分人士不正确的引导,导致社会上对“路线问题”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混合动力是半截子革命,纯电动是完全革命,其实这是不对的。未来20年内,对于节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混合动力作用远远大于纯电动。因为混合动力可在每一辆汽车上安装,而我国生产的纯电动车在一百万辆汽车中仅占到5%,美国、德国由于车辆的基数较小所以比例会高一些。
另一方面,必须明确纯电动汽车在减排方面并不具优势,真正能大量节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混合动力,所以应让企业明确并重视混合动力的发展,把混合动力作为常规动力的升级版发展。
挖掘“圈地套钱”背后的企图
2014年,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四川、武汉等地宣布要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在各地落户。事实上,各地纷纷“大张旗鼓”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无异于给各车企提供了低价拿地、获取补贴的良机,于是假借新能源汽车之名操纵新一轮“圈地套钱”的质疑从未止息。对此,董扬认为,国家出台政策是为了引导企业,允许企业选择最有利的方式享有政策带来的利好。
董扬认为,“圈地”的企业应存在三种目的,按照重要程度依次分别为:一是企业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机会进入汽车生产行业;二是圈地囤地,土地也是资源,而且是有很大升值空间的资源;三是领取国家补助。
事实上,企业“圈地”最大的企图和渴望在于进入汽车特别是轿车生产行列。我国的汽车生产受政府严格控制,是不放开的,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借以生产低速电动车、生产电动车的方式之机,企图进入汽车生产领域,从而达到生产电动车、生产汽车的目的。这说明两点:第一我国对汽车生产有严格的管制;第二我国汽车市场巨大,吸引各方资本进入。但国家之所以严格管制,是希望集中资源形成强大的企业,毕竟,汽车是一个社会性的交通工具,影响面广且大。
董扬表示,关于企业圈地囤地的目的并不容易实现,因为只有当企业有确实的项目才能从地方政府拿到土地,而且土地都有审批和管理,工业用地不能转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优惠政策与税收挂钩,所以,企业能圈地囤积土地资源的情况较少出现。
关于套取补贴的目的,董扬认为,只要在不做假的情况下领取补贴都是应该的。国家出台政策是为了引导企业,允许企业选择最有利的方式享有政策带来的利好。当然,政策的制定应该做到公平、合理及严谨,法治社会就是要让企业或个人研究政策、利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