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下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第14期储能产业公益沙龙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举行。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念在会上谈电动汽车光伏充/换电站的优化配制。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 刘念:
近年来,含光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已经不是新鲜的概念,国内外都建设了很多示范工程,我们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针对光伏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集成问题,我认为存在四种典型模式:第一是在居民小区或商业楼宇的层面,存在丰富的可用充电车位,可以将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和电动汽车分散充电桩组合成微电网,这将是未来智能电网环境下光伏充电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第二是对于商业运营的充电站,利用站内顶棚及相关建筑的可用光伏资源,形成光伏充电站系统;第三是针对商业运营的换电站,也可以利用相关的光伏资源,形成光伏换电站系统,目前国内的换电站多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服务的电动汽车类型含电动公交、环卫、出租车等;第四种是针对大规模的集中式充电站,通过换电网络对动力电池进行配送,这种类型的充电站可以与光伏电站在中压配电网的层面进行集成。
光伏充电站是未来潜力较大的应用形式,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考虑系统的建设运营成本、光伏能源的就地消纳利用率等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光伏充电站的优化配置模型,可结合具体工程需要,实现对光伏、储能及充电设施的合理配置。
从目前的动力电池情况来看,换电站的建设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于光伏换电站系统,我们也对其配置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在建立优化配置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光伏利用率和系统成本的关系。当充电电能中光伏发电的利用比例在40%以下时,配置方案的成本相对还好接受;但如果希望光伏发电的利用率远大于40%,则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配置更充足的动力电池。
另外,有关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当动力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容量保持率下降到70%以下就必须淘汰下来。这部分电池通过测试、重组,还可以用作光伏充/换电站的储能电池。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提升光伏利用率,并降低系统运营成本。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