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光宇: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1-15 10:40:00
关键词:百人会2017百人会曹光宇

1.jpg

图为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发表演讲


  1月14日-1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光宇在会上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我也响应童秘书长的号召,尽量不要超时太多。

  我这边是从微观领域、微观经济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城市环境下,通过共享模式所做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以及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阶段性的体会。

  前面朱云来先生讲到中国未来城镇化或城市化发展与我们的交通,到底我们交通的容量是什么,城市交通的特征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并且也和一些机构做了研究,我觉得在基本大数据方面总体上是一样的。我们看到城镇化逐步发展,现在官方统计2016年城镇化率是56.1%,我们真正住在城区里面的是4.2亿人次。这个是统计数据,基于这个我们来分析一下,在2020年之前一直到2050年之前城市交通出行是什么情况。这个是我们和德勤做的出行数据。这20亿次是承担主要内容,包括步行以外,主要靠公共交通。还有未来的小汽车,当前阶段是私家车占了主要比例,随着私家车规模增加,城镇化进一步集中,已经承载不了,我们就要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未来共享方式增长会非常快。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变化以及我们技术发展上的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和汽车共享技术是我们以后发展的趋势。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加上分时租赁,加上共享交通,其实能够解决两大类问题,一类是能源和环保问题,另一类是城市所面临的道路交通拥堵及停车位资源紧张的问题。为了应对停车位资源紧张和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被动的措施,比如说限行限购。从整体分析来看,限行是1/5的限行,假如到一半的时候,效果不明显,但会极大抑制我们城市生活的体验感。

  倒过来说,如果这样简单的限行限购是不行的,而且在城市里面,大量的私家车占到一半以上的交通出行,那么为了保证我们交通出行的质量,使之达到与私家车同等水平,我们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我们找到了一个模式,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我们认为它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有几个简单的阶段性的分析,或者是我们事业的成果,给大家看一下。

  首先,分时租赁能够有效减少车辆排放,而且减少车辆使用率。根据我们的经验,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所探索的经验,如果用一辆分时租赁车,无论各地的交通状况怎么样,一辆分时租赁车可以取代3.6辆~13辆私家车。这样一来,在同一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上,就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保有量。至于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下面我们会给大家展示。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从2011年到现在,德国慕尼黑累计投入550辆分时租赁的车辆,经过五年多的推动,550辆车使城市的停车位减少了500个,同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模式,很多私家车主把车卖掉了。一辆分时租赁车可以取代多少私家车呢?我们从这个饼图上可以看到,左边饼图上是没有分时租赁车,私家车占56%,右边是引进分时租赁车,承担了10%的任务,私家车的出行减少了25%,剩下的15%转到了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效率最高,这也是分时租赁车投入到城市运营体系里所体现的价值,不仅本身有效减少了私家车出行,同时把很大一部分交通需求,转移到已有的公共交通领域,丰富了我们公共交通领域。

  另外,分时租赁是完全自助的模式,整个服务是全时段。比如说,我们在上海实践中,用电动车的分时租赁,跟我们用滴滴出行、Uber比较起来,出行花费方面,我们调研了一个时间段,2016年8月12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分时租赁所需费用是出租车和专车价格的1/5左右,最多的时候也只是1/3。

  2016年分时租赁在中国发展非常快速,快速发展的时候,大家一起上,但是大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经济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根据汽车发展状况、整体上市场每年的新增销量,以及现在整个发展目标,我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车年度总销量为4000万辆,到那个时候,分时租赁的车辆能够占到1200万辆。基于此,我们计算得出,2030年分时租赁能够达到的市场规模是8000亿。

  再往前推,按照城市交通出行的次数,2020年,每天出行次数是15亿次。我们再分析主要城镇区,这个划分口径总量是15亿次,日均出行是10.8亿次,我们分时租赁车辆可以为整个交通分担2%,我们在柏林的模拟结果是4%。按照柏林是120-240万车辆来算,上海是6-12万辆,北京是5-15万辆的规模,这是整个市场规模。

  有这样的市场规模,当整体运营水平能够支撑起来的时候,整个经济效益测算的时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了。

  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地区用分时租赁作为未来公共交通模式,典型的案例就是法国的奥都利普(音),国内也有很多,北京的绿狗、杭州的微公交等等,都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方式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现在简单分享一下我们的数据。国内做得最早的就是EV CARD,在国际汽车城的支撑下,目前运营规模达到了全国领先。整体上的运营模式,其实不少人都可以体会到,用分时租赁的方式实现城市的公共交通,整个是全程自助,建设了大量的网点,通过网点和目的地对接起来。这个模式体现了分享和环保的理念,通过环保车型,通过分享模式满足我们日常出行需求。随着数量越来越多,能够服务到的出行场景也会越来越多。到去年年底,已经布局到全国23座城市,包括上海市和其他22座城市,大多数城市已经启动运行。截止到12月底,全国服务的会员数超过了33万人次,累计完成的订单数超过了12万单,这个订单跟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相比相距很远,但以纯电动车来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是领先水平,累计出行历程是7100万公里,节省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简单分享一下分时租赁的展望,新能源汽车加上分时租赁,未来将向更加自由、舒适、友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技术发展上,运营模式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什么叫智能呢?我们车辆用户的获取更加便捷、安全,现在大家一般通过刷卡或APP来取还车,下一步能不能通过识别用户本身的生理特征来实现取还车,比如说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另外,通过大数据平台,尽快获取使用习惯和要求。还有车辆的流动模式,如何更加自由和高效,这是从智能化的角度。

  自由就是更多地释放人。其实公共交通的时候,首先就是便捷、高效,提供公共服务的车辆和自己驾车不一样。什么叫更加自由,就是解放人,我需要的时候,我自己做,我不需要的时候,一点都不用做。

  第一就是充电,从用户来说,公共设备的干净程度,充电操作的便捷性,能够完成自由充电。

  第二,用户到达目的地,从这儿到停车库是他不愿意走的,这种短途的送车服务也是我们要提供的,这个是属于自动驾驶的概念,但是比自动驾驶的要求更具体,实现起来更容易。

  第三,车辆能够更加舒适、方便。我们希望固定区域内无人驾驶,车辆作为一个移动的工具,移动的临时空间,能让我们更加满足,而不是必须自己开车来实现出行。在这个过程中,怎样能够解放出人类,让他们完成自己舒适的体验,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生活的时候生活,这个就是行驶过程中的要求。

  最终就是要对城市更加友好,新能源汽车最终目的是改善我们的生活体验,除了个性的生活体验,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我们要确保使用过程中是绿色的,是零排放的。在能源的来源上,我们要尽可能获取多方面的来源。在获得能源的过程中,跟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运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分布式使电的方式,用清洁能源供应我们清洁的出行方式,最终实现绿色、低碳、舒适的城市交通,这个就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所要承担的任务。

  最后一张我们画了一个场景,出行的时候,随着信息互联网和道路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城市之间,其实有更多便捷选择,以前有自驾游、传统长途大巴,现在还有飞机加高铁,飞机加高铁在异地之间怎么享受同城的感觉呢?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享服务的体系,让我们的出行选择更加自由,更加丰富,通过我们更加自由、丰富的方式,可以让用户在选择的过程中,根据需求来。

  另外,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心情,根据自己出行所遇到的突发情况的变化,便捷切换到新的模式里面,这个是对于未来城市和城市之间共享出行交通体系整体的设想,大致就这些。

  谢谢各位。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稿件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