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纺部副部长黄镇泽:电动自行车优势明显 但须科学管理
“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11月1日,广州市将举行《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听证会,其“禁电”设想刚刚披露,就立刻引发社会多方强烈反响。
针对11月1日即将举行的听证会,10月28日,由广东省电动车产业联盟、广州市电动车产业联盟主办的“广东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报告暨媒体见面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电动自行车产业协会多位人士表达了对于该产业发展的看法。
图为广东电动车产业联盟发起人黄镇泽做报告
广东电动车产业联盟发起人黄镇泽认为,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具有便捷、省力、低噪音、无污染、价格便宜的显著特点,适应了人们的需求,更加可贵的这是在国家没有投一分钱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通工具。因此,他认为在人类进入后石油时代的今天,节能环保的电动自行车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在构建绿色城市交通、满足国内几大城乡市场需求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发展电动车产业对改善民生和节能环保,具有积极意义,因为电动自行车大大方便了普通市民的出行,尤其是在城郊等一些公共交通不到位的地方。
黄镇泽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机动车的数量也在激增,而道路交通建设难以跟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交通拥堵。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公共交通人群拥挤,进站艰难,因为经常塞车速度缓慢,市民苦不堪言,而电动自行车正好是对公共交通的补充,只是一部分人从公共交通里分离了出来,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因此,黄镇泽认为电动自行车就像润滑油,润滑了社会经济活动这部大机器,市民的出行是为了进行经济活动,不管是送快递的小哥,还是送外卖的餐厅服务员,不管是买菜的大妈,还是急着上班的青年,他们都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一部分。所以,作为最后一公里交通运输工具的电动自行车,因为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停车不受限制,而且不受城市交通拥堵影响等优势,受到了快递投送、快餐快卖、饮用水送货、维修服务等服务业的普遍青睐。
黄镇泽进一步表示,电动自行车为扩大内需、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钢铁、重金属、化工、塑料、电子、机械制造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山东、河南为主的制造基地,有力推动了这些地方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大量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推动了制造业和城市零售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零售店产生无数创业岗位,电动自行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提供了数百万人的就业,给国家和地方增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给从事这个产业的劳动者创造了大量财富。黄镇泽还用数字进行了阐释,相比摩托车来说,电动自行车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为减少。
黄镇泽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已经连续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3年销售量超过3650万辆,产值超过1千亿人民币。统计显示,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两亿辆。但他同时表示,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比如说品牌问题,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品牌增多,必须要加大产业的集中度,低门槛、低质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不断创新产品的综合价值。
黄镇泽认为,如何权衡各方的利益,维护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对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是一种艰巨的考验。2011年3月18日,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监总局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各省制订出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因此,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开展调研,陆续制订出相关目录管理办法,其中部分省市结合当地情况先行开展管理工作。相关人士表示,电动自行车管理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又充分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生产使用、安全,以及道路条件等诸多方面,使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更加科学,更符合实际,既能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安全、环保出行的实际需求。
在上海,2010年10月实行的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由行业协会制作上海市二轮非机动车产品上海备案登记表,并送交公安交通车辆管理部门备案,依据目录对电动自行车办理上牌。2009年6月17日,杭州制定的电动自行车目录管理,对在杭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予以登记上牌,并实行目录管理。2013年11月15日,武汉执行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明确了电动自行车要实行上牌管理,并对超标车实行过渡期管理,禁止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以上四个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在充分考量当地交通状况、设定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上牌行驶、停放等要求,管理方法以限为主,合理分配了道路资源,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效果良好。“他山之石”值得借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电动自行车产业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验证码:
-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