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霞:智能制造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17-11-16 14:41:00
关键词:动力电池

未标题-3.jpg

图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部副主任李燕霞作主题演讲


  11月16日,“2017’第二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暨第三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在北京启幕。本届峰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共同主办,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承办,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参加此次峰会人数超600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部副主任李燕霞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国内机械工业智能制造方面的情况,并对锂电产业面临的智能制造机遇进行了分析。

  以下为李燕霞演讲内容: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大会主办方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机械工业智能制造方面的情况,我是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大家都知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智能制造成就了全球制造业变革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争夺的一个制高点。我们看国外的发达国家,美国是大力推进以工业互联网和新一代机器人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做这个战略布局,它的目的主要是求得全球的制高点。德国提出工业4.0,目的是通过智能制造来提振制造业新的优势。欧盟在2020增长战略中也明确,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一个先进制造,增强欧洲工业的竞争力。我们中国,都已经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强国的战略,也在这里面确定了以智能制造为两化融合的一个主攻方向,来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我们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来探讨我们制造业由大变强,迈向智能制造,乃至整个创造发展的路径,对我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应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

  我想今天简单介绍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搞转型升级?它的必要性是什么?首先我们要分析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外部上来说,我们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原材料涨价,我们在座的企业可能都深有体会。再有就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力资源水平,还有土地成本的增加,还有银行贷款利息的增长和产业的转移,从内部上,我们产品自身的问题,新产品我们能够研发出来,但是产品的一致性质量问题还有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这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还有产品的附加值,再有就是普遍存在的低端产品过剩和高端产品短缺,所以给我们制造业下的定义是“大而不强”。

  我们面临内部、外部以及市场竞争种种情况下,给我们目前摆了一条路,必须要改变,我们必须要进行转型生意。以前规模性的扩张,低价竞争,粗放发展必须要改变,我们要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就要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的理念,以创新驱动来推动发展的转变,增强我们的内生新动力。

  我们通过这几年转型升级,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第一点就是在整个机械制造业全行业有序推进了转型升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雏形。大家知道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工业是立国之本,包括我们机械工业在内,或者说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一个栋梁。我们多年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规模目前总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的装备制造业,适应了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我们采取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增效益的策略。有一组数据给大家做参考,到2016年底,机械工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现在达到了8.6万户,资产总额21.1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去年是24.55万亿元,实现的利润是1.69万亿元,其中一千多家重点企业平均的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都超过了30%。今年一到九月份,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业务收入实现了18.9万亿元,利润总额是1.28万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才是1.4万亿元,现在我们有时候一个月就可以达到1.8万亿元,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像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等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一。据工信部的统计,我们现在的装备制造业有220多种产品在全球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我们的机械工业,应该说形势还是大好的。

  总体看,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投资减弱,订单不足,成本上升这些困难,总体上机械工业是向着一个连续向好的态势发展。在稳中之优的情况下,为我们转型升级明确了一个重点方向。

  第二个成效是科技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创新引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自主的选择,我们今天这个论坛也体现了这一点。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基础能力,促进国产化等方面都成效非常显著。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机械相关的一些大行业,国际研发的经费投入同比增长8.34%,高于全国工业的0.13个百分点,在六大相关行业里投入的强度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步伐是在加快。

  第三点是产业结构优化进展顺利。十三五以来,机械工业在发展中是适销对路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端提升。从一到八月份的数据显示,行业重点监测是119种主要的产品,同比增长91种,占比是76.47%,比例是相当大的。主要是哪些相关行业呢?主要是市场消费,绿色环保相关的产量保持了增长,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品种自给率已经超过了85%,开始转变了我们先进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从2016年一千多种的机械重点企业来看,平均新产品的产值同比增长是30%,产业发展的均衡性的趋势也是向好,产品结构是不断优化。今年以来,除了汽车,非汽车行业新增主营业务与新的利润总额是增速加快,风电、核电与新能源比重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在座的企业都有体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传统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改造持续的进行,涵盖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全过程。

  第四点是走出去,借助一带一路出口。  

  第五点是品牌实力大幅度提升。

  以上这些我们目前这样一个形势,主要是体现在这么几点,一个是树立了新发展理念为本之策,第二,企业深刻体会到了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树立新发展理念是首要的任务,是引领发展的一个治本之策,主动权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第二是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的转型基点,从生产端入手,按照市场的需求,遵循国家的政策,发挥自身的优势。第三,强化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核心战略。第四,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发展为主攻方向,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智能制造是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有效的途径,是适应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今天大会的主题。第五是提高国际化发展的水平,近年来企业借助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开拓两个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第六是以基础工作行业平台为支撑,推动行业提质增效,离不开基础平台的支撑,多年来中机联和行业组织精心打造的基础工作的平台,在助力转型升级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主要讲一下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的组织方式。主要围绕的是重点的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产业,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的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的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智能化的车间。

  在2025里面,在智能制造里面有很大的篇幅,还有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和行业还有企业,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的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和应用的推广。还有就是建立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证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的网络系统平台。强化基础能力,通过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自主学习以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能的生产系统,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这些智能化装备已经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基础的条件。

  这里还提到了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到了到2020年,今年2017年底了,制造业的重点领域,智能化的水平显著提高,具体提了几个指标,试点示范的项目运营的成本要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要缩短30%,不良品率要降低30%,提了三个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是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应该说还是任重道远。

  下面举几个例子,我们机械行业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成效的一些案例。我们之前机械工业召开了关于转型升级的研讨,这些企业取得了方方面面的一些经验。比如说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学会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方面为了推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平台,联合企业成立了国联汽车动力研究院,由工信部主导设立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的创新中心的一个外援的部分,筹备成立了动力电池的创新联盟。提出了实现锂电升级工程,培育核心零部件资源,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推进企业产品技术的路线图。

  徐工机械大家都知道,它有几点经验。一个是攻关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产品。它突破了传统主机的格局,打造了具有全球行业竞争力的主力板块,培养出新产业,开启了国际化高端化的世界级的新时代。它的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它最大的变化就是跳出了很多的低端,低档次,粗放型的发展竞争的格局,在高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吨位的世界级品牌上进行研发。第二,是加快了智能制造,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实现了智能制造的系统工程,在行业率先打造一批样板车间,管理的设备整体的开工率,也就是说销售出去的工程机械的设备在云的平台上面能够统筹管理整体设备的开工率,包括运行的数据,远程运行维护的诊断信息,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像济南二机床在智能制造方面,一个是加大了研发投入,发挥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现产品核心技术与国际同步发展,瞄准了国际挑战高端,促进研发水平的提升。技术研发与国际的先进水平同步,它是通过项目的实施,高端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连续突破,在高端市场上占据主动。实现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全自动的冲压生产线。在装备上还有大型快速的全自动的冲压生产线,模压压力机,新型的自动化的设备等等,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机床方面达到了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共享集团这个企业的名字比较时尚,它实际是做铸造,它的主导产品是铸铁铸钢,现在还发展了智能机器,提供相关的产品和全套的解决方案。产品市场已经覆盖了咱们国内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特点,第一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思路,工厂也是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制造,效率倍增的一个转型升级的方针。它定的目标是到2018年前后,实现传统制造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数字化企业的一个转变。公司基于时代的变革,技术发展及对传统铸造生态的一个思考,通过3D打印,机器人等,在点上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实现铸造的智能生产单元。在线上进行集成,形成了铸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面上是新模式,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

  在点上的突破,主要是攻破铸造3D打印技术应用,还有关键软硬件的技术。他们组建了创新的团队,成立了产业的应用中心,采取互联网+研发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和全球的质量最好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标,首先是跟国外的同类产品,质量最好的优质的产品进行对标,然后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利用互联网进行关键零部件全球采购,从零部件上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自己现在零部件还做不了,我们先采购国外最优质的零部件,利用互联网吸引全球的人才,把人才引进,技术引进,让这些资源为我所用。培育新模式,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第三,在线上集成,实现智能生产单元的应用,实现从供应商到客户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与服务,通过人脑+电脑,构成全流程的模拟制造,实现了顾客询价、对标、方案策划一个有效的管理。实现了关键节点应用专家库进行自动对比,自动推荐的功能,向生产系统传递最优的参数,并实现反馈。智能生产根据铸造工艺的流程,将生产过程的单元化,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决策,反馈执行的集成应用。数字化管理企业的资源计划,供应商关系的关系,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为主要的平台,融合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建立覆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环境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及企业其他有特色的管理等数字化管理系统,支撑了集团的管控,并与其他的系统能够有效的集成。在面上是示范,建立智能的示范工厂,攻克了产业化应用,虚拟制造,智能生产单元,综合集成一批关键的软硬件的技术,形成了数字化示范工厂,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双创加绿色制造的产业生态,借助互联网,围绕着行业的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持续的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平台,实现了互联网加四众功能,包括创客服务、协同制造、供应链的管理、远程的运维、定制空间、共享商城应用等板块,具备创意发布,个性化的定制,四众,众包、众筹、众服等等。通过搭建工业云平台,集重智,汇重力,带动了整个铸造行业和区域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新旧动能的一个转换。应该说它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再有正泰,一个是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动能。正泰集团是84年成立,以前是一个小作坊,从小作坊变成低压便器的龙头。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物联网、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系列的一个解决方案,形成了覆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产业链的格局。从低压便器到工业便器的龙头和新能源领军的企业,有自己的发展特色。第二是创新盈利的模式,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这是它的一个创新的模式。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我国的光伏产业的规模在不断的增长。通过建电站来销售产品,是光伏制造企业的一个普遍策略。但对正泰来说,建设电站不仅能销售光伏电池组件,还能带动正泰的输配电其他系列产品的销售。正泰拥有建设电站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电缆、元器件等,同时拥有优良的设计,包括土建,包括机电的安装团队,将传统的工程公司和设备制造商把它集成,合而为一。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提高了它的竞争力。还有节省沟通的成本和建设时限方面的一些好处,系统集成的优势和成本的优势都体现出来了。

  它从电站咨询的设计、开发、融资,工程的总承包,运营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了国内比较领先的O2O分布式的光伏服务的平台,采取智能化的电站管理,在线实施对光伏电站进行数字化的监测,提高了电站综合效力和发电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它积极探索创新的盈利模式,由过去单纯的卖产品向总包交钥匙工程转变,在全球沉淀了大量的电网改造,输配电的升级等光伏项目。能源互联网建设带来重大好处,从单一的产品制造商转为运营、管理、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力企业。

  华中数控主要是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具有原创性的智能化模块,建设了数控加工大数据中心,由此迈进了向制造型服务业转型的步伐。第二,掌握了智能制造关键的环节,形成了系统集成的能力,有能力为全球的用户提供智能成套技术和解决方案。第三是开发了智能管理、智能调试、智能补偿、智能加工、云端工厂等原创性的智能化的软件。第四,制造智能工厂具备了装备自动化、工艺数字化、生产柔性化、过程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和决策的自主,建立了智能工厂的设备大数据的平台,通过对这个设备实时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了智能化的功能。

  以上是点了几个企业的典型,目前我们虽然在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方面有这样一些好的案例,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是经济运行存在着压力,投资下滑,包括需求不足,市场比较低迷,包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包括行业的分化加剧等等因素,给我们稳增长也是带来一些压力。第二是结构性的矛盾,前面讲过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同质化,对去产能也是困难较大。第三,创新能力薄弱,尤其中小企业,还有对一些共性技术,一些基础的工艺,高性能,对基础零部件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第四,主要是智能水平还不高,两化融合,智能转型的绿色制造整体的进展还是缓慢,服务型的制造发展还不均衡。再有就是质量还不优,品牌还缺失,产品的标准、工艺水平和基础装备总体上还是滞后的。部分的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还不高,可靠性还差,知名品牌还比较缺少。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还是很艰巨的。

  在工信部和财政部去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是2016到2020年,提了十个重点任务,一个就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在重点领域的集成。第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的共性技术。第三是建设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研究和实验验证,加快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第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的工业网络的系统,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的共享机制。第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遴选智能制造的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第六是推动重点领域的智能转型,第七是促进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推动自动化的改造,建设云制造、云平台和服务平台。第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的企业。第九是推动区域智能制造的发展,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智能制造的资源协同。最后一点是打造智能制造的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育计划,加强智能制造的人才培训,建设智能制造的实训基地。还有加强统筹协调,完善统筹体系,加大财税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以上是我简单介绍一下整个机械行业的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些情况,希望能给大家有一些启发。

  最后,持续升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利好的政策推动,为智能制造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最后,就祝我们整个机械行业能够由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步入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