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工信部明确表示开展对三元的风险评估,暂停三元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并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一批目录中剔除了三元客车。
由此,三元的发展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从各方媒体报道来看,基于三元安全性缘由取消整车补贴,大多数企业表示不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政策出台,除了官方明示的“安全性”考虑之外,是否还有别的隐由,电池中国网根据自己的分析,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安全性考虑?
有业内专家认为,三元电池是新型材料的电池,没有经过时间的检验。而安全问题是汽车企业研发和制造产品考虑的首要因素,政府相关部门从安全角度加强行业监管,毫无疑问是履行应尽之责。
但是生产厂商大多认为,电池的安全性由包括封装系统在内的控制系统、生产管控的严密性等共同决定,应关注生产工艺均衡的保障,不能单一因为安全风险而否定三元。而且按照国内外电池行业的发展来看,三元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能因噎废食,阻碍其发展。
对此,有业内人士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生产厂商因为看好三元锂的市场,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当然尽力为三元申辩,毕竟资本是将追逐利益摆在第一位的。鉴于三元的特性“较为活泼”,在现阶段无法提升三元技术安全性、电池一致性及电池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反复强调“安全性”严加管理是应该的。
电池中国网认为,一些电池生产厂商不必反映过激,毕竟工信部只是暂停三元在客车上的使用,并没有完全否定三元。此时企业更应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装备、工艺水平,生产出更为安全的三元电池,力争早日摘掉三元电池“不安全”的帽子。
猜想二:促进技术多元化发展?
在去年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6)”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不同车型应采用不同的电池。乘用车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续航里程,适宜采用高比能量的三元;而客车由于要搭载大量乘客,核心问题是安全,适宜采用性能更稳定的磷酸铁。
我们由此分析出,工信部暂停补贴的出发点除了安全性的问题之外,可能有技术多元化发展的考虑。
对于这种观点,电池中国网认为,促进多远化发展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不是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政府要做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和加强行业监管,防止行业内鱼龙混杂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采用何种技术路线的电池,应该让企业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权衡和抉择。
猜想三:避免为他人做嫁衣?
虽然国内企业对暂停三元客车补贴政策反应强烈,但据近期媒体报道来看,通过各种渠道频频传出抗议呼声的却是韩国企业,他们甚至通过本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起了交涉。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内电池工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高端的生产材料和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日韩企业在三元锂电方面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随着三星、LG化学、松下在华投资加剧,新能源车补贴变成了补贴外国电池企业。也就是说,此前的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补贴的外流,政策的红利被韩企等外资企业蚕食。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暂停三元客车补贴是避免造成“为他人做嫁衣”的尴尬局面。
电池中国网认为,政府最近关于动力电池的政策频频出台,先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直接对动力电池根据性能“以奖代补”,随后工信部又表示要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不难看出政府这一系列 “大动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电池工业的健康发展,相信通过政府、学界及企业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会尽快完成调查和风险评估,为三元制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