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技术投资的方向已经从前几年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处理,逐步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预期未来也将朝此方向持续发展。
12月8日,德勤发布《2015清洁能源行业报告:迈向新主流》(以下简称《新主流》)。
根据报告,2014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燃料领域的投资额为3100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6%,连续第五年超过当年对化石能源发电的投资总额。
德勤称,这是全球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燃料领域的投资额继2011年达到顶峰,而2012和2013年持续降低后首次回升。从投资领域来看,对光伏发电的投资最多,高于对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额;风电居第二。
就国家而言,中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领先全球。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额为89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额的29%。其中,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领域,中国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投资者。
“若从国内的 VC、PE 市场角度来看, 则处于相对低迷的态势, 无论是金额还是数量皆有所下降。”德勤研究中心总监陈岚对记者分析,清洁技术投资的方向已经从前几年的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处理,逐步转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预期未来也将朝此方向持续发展。
磐谷创投清洁技术投资总监张驰对记者介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迅速成长,其中蕴含着比较多的投资机会,我们比较看好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回收和再利用等细分领域。”
新能源汽车投资并购案急剧增长
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我国已经累计生产推广新能源汽车27.4万辆。其中,2013年生产1.7万辆,与前四年产量总和相当;2014年生产8.4万辆,同比增长4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量,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4.4万辆,销售1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倍和2.3倍。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3万辆和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0倍和2.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9万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 倍。
德勤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和财政补贴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路线的确立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投资者,从购车补贴、充电基础设施补贴、对核心技术的科研经费和投入、再加上近一年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税收的减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入超过460亿元。”陈岚分析。
德勤称,新能源汽车产销的迅猛增长以及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使得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件急剧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总投资金额超过 350亿元,其中电池领域投资最活跃且涉及资金最多;整车领域跨界投资最密集。
《新主流》报告指出,多家生产企业凭借其产业配套优势和行业经验,借壳具备整车资质的车企,切入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领域;而充电桩行业的投资主体最为多元化,包括充电桩设备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企业、电网公司、能源公司、互联网公司争相参与充电桩领域的投资。
充电桩盈利前景不明朗
德勤指出,尽管充电桩行业的投资主体最为多元化,但目前的盈利前景并不明朗。
根据《新主流》,由于充电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前景不明朗,民营企业对参与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情并不高。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市场仍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石化、上海普天等国有企业主导。电网集团因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在配网输电方面的独有优势,一直是充电基础设施的主要推动力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前期的投资方向均为城市充换设施建设市场;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退出城市充换电设施,重点转向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
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 618座,充电桩 2.4万台,基本建成京沪、青银、京港澳“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其中全程1262公里的京沪高速上平均单向每50公里建有一座快充站。但由于盈利模式不清晰,电网集团的充电站长期处于亏损状况。
根据《新主流》报告,目前充电站运营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充电费用及服务费。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公布从 2015年6月1日起将每千瓦时充电服务收费上限标准设定为当日92号汽油每升最高零售价的15%。目前北京市92号汽油价为6.46元/升,北京充电服务费的上限将不超过每千瓦时 1元。
陈岚分析,以1个由10根快充充电桩组成的充电站为例,假设第一年每桩每日充电2.5次,逐年递增,每车每次充 15 度电,充电服务费收入 0.8元/度,那么需要3.5年左右才能收回基建、配电设施、运营及维护(不含征地成本)在内的投资成本。
“此前,电网集团采取和当地政府合作的方式,土地以划拨为主。但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拿地成本、充电桩选址都将成为决定其投资规划的关键。”陈岚分析。
张驰解释,“如果将充电站的征地成本计算在内,投资成本就会倍增,单靠收充电费和服务费来回本的时间周期就会很长”。
“由于充电桩运营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很小的情况下,单纯做充电桩的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必须与其他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融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很好地活下去。”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对记者分析。
张驰认为,现在不少充电桩运营商提出充电桩作为智能硬件可以集合大量用户,基于这些用户开发的平台可能会产生新的收入模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用户数量能否达到一定量级。
整车跨界投资密集
《新主流》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放开,新能源汽车的跨界参与者越来越多。
2015年6月工信部出台《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纯电动乘用车科研生产,规定取消了“新建乘用车企业的投资主体必须具备3年以上纯电动乘用车研发基础”、“新建电动车制造企 业需提交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承诺”的要求,进一步为非整车生产企业涉足新能源 汽车行业扫清了阻碍。
实际上,从2014年起,包括电动车零部件企业、电池制造商、IT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在内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传统车企往往以成本为导向,且受制于固定技术路线,对电动车的研发和投资热情并不高。
例如,2014年1月,北汽和乐视共同投资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提供商 Atieva;同年12月,乐视正式宣布进军电 动车领域,优势包括北汽在电动车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乐视整合国内外专业才和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和生产。
再如, 2015年3月富士康、腾讯、和谐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初始规模10亿元投资智能电动车项目,优势包括富士康在电动车电池、电机技术上拥有成熟的研发和制造经验;是特斯拉的零部件供应商以及在汽车模具、线束均有积累,发展方向是“互联网+电动车”。
“IT公司跨界新能源汽车的意义重大,一方面,虽然这些IT企业并不具备整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但能够通过整合研发、工程、技术、市场等各个环节的关键人才,打通上下游供应商,采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方式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去生产方式和研发模式上的变革。”陈岚分析,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作为新来者,将加速传统汽车厂商向电动化转变的过程。
杨磊指出,“整车生产的投资金额巨大,不大适合一般的风投机构。前一波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布局已经接近尾声,我们正在寻找下一波的投资机会,目前比较关注包括无人驾驶技术在内的汽车智能化技术,这将是未来10-15年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