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电池厂与设备厂联合研发窘态:“既合又防”闹哪样?

发布时间: 2015-09-09 11:04:33    来源: 高工锂电网
字体:

[摘要]今年以来,各地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遍地开花,电池厂与设备厂联合研发意愿也显著增强。

  也许有业内人士会认为,这些电池厂会不会有点担心过头了?其实不然。记者了解到,日本电池厂的保密措施更为严密。设备厂完全看不到电池厂的生产工艺。为防止机密泄露,少数有研发实力的电池大厂选择自己开发设备。其余的电池厂则会提一些硬性指标,让设备厂根据这些指标来提供设备,最后再由自己来调试设备以适应电池生产工艺。

  所以,日本电池厂与设备厂几乎不会存在“纠葛”。但是,中国电池厂与设备厂之间的关系,能否像日本那样分得一清二楚?答案是否定的。

  业内人士认为,日本电池厂在设备上的研发能力较强。对于很多设备上的问题,他们可以自己搞定,而中国电池厂在这方面的能力则相对差些。另外,中国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比日本快得多,迫使电池厂必须持续且快速地更新升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抢占市场份额。这些因素均决定了中国电池厂与设备厂之间的配合必须更为密切。

  不合作不行,合作又有诸多顾虑,中国电池厂正在两难中摸索着与设备厂的合作方式。

  设备厂态度:主动又谨慎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电池厂对工艺很了解,而设备厂则更擅长装备制造。在锂电设备需求显著上升的背景下,设备厂为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不仅在提升设备技术方面苦下功夫,也注重与电池厂联合开发,以生产出适应电池厂工艺的设备。

  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吉阳”)技术总监毛羽表示:“电池设计、制造工艺与制造设备理应结合起来。吉阳很希望能够与电池厂站在长期合作、联合开发的角度,去做相应的事情。” 

  设备厂与电池厂的联合开发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当某一个工序的设备或某一个单元的设备相对成熟时,设备厂会结合电池厂的需求,提升设备的稳定性、效率、制造精度;而在电池厂的电池设计有了变化,制造有了新工艺,需要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时,设备厂会联合电池厂针对设备技术做相应的开发。

  此外,如果设备厂凭借对设备的了解、自身的经验,发现了更好的设备技术,有助于提高电池厂的制造水平,也会主动向电池厂推荐,寻求与电池厂进行联合开发。

  在涂布技术方面领先的新嘉拓CTO朱高稳说道:“我们发现有新的涂布方式,并且在未来会形成一种趋势,会找电池厂共同开发。”

  随着电池厂对制造自动化需求的提升,设备厂还会联合电池厂开发多功能设备,或者根据电池厂需求将多道工序设备串联起来。不仅如此,个别有实力的设备厂还能结合电池厂的生产工艺,帮其做设备选型、产线规划的工作。

  总体来看,设备厂联合电池厂进行开发的积极性较高。不过,设备厂也不会一味地“讨好”电池厂,会结合自身利益需求,谨慎选择电池厂进行合作。

  “联合开发不是实验,必须要考虑最后的收益问题。针对新工艺需求开发相应的设备,应该有对应的订单。”毛羽如此说道。

  而齐晓东则表示:“公司做锂电设备这么多年,考察过国内外先进设备技术,不仅对设备有较深的理解,也积累了充足的市场经验。所以在与电池厂进行联合开发之前,我们会首先会判断待开发的技术符不符合趋势,有无价值,再决定要不要和他们合作研发。”

  他还强调,合作研发不是看对方企业规模大小,主要看技术方向对不对。假如待开发技术、产品并非主流,我们的合作意愿并不大。

  平心而论,设备厂的谨慎选择是合情合理的。锂电装备前沿技术的开发、结构的设计都需要时间,会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设备厂是主要承担者)。倘若相关设备在推出后,其实际需求量小甚至不被采用,会对设备厂极其不利。

  多位设备厂高管均表示,如果大量投入研发的设备无法批量复制生产,设备厂是很难活下来的,尤其是各项成本均高企的广东地区的设备厂。

  当前,新型材料研发有了不错的成果,一些电池厂家也正运用新型材料研发生产新型电池。记者联系到一家正在生产新型电池的电池厂家,当被问及是否有与设备厂联合开发设备时,其技术总监坦承没有。

  通常情况下,新的电池设计、新的工艺在某些环节会需要更为匹配的设备。但对于生产新电池产品的电池厂,设备厂与其联合开发会有顾虑。上述技术总监说道:“我们感觉设备厂的主动性不是很好。目前,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的需要,在不同的环节找适合我们要求的设备厂。通过我们自己的“拼凑”,形成生产线。”

  相比较而言,设备厂更愿意投更多的精力去和成熟产品、电池大厂合作。

  后记:

  当前,电池厂和设备厂应该更好地相互协作,已成为双方的共识。而如何打消顾虑、真诚深入地合作,却是摆在双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实,解决这道难题并不难,只需“平衡利益”即可。电池厂希望的是,既然在联合开发的设备上付出了心血,应该有所回报,并保证自己的机密不被泄露;而设备厂除了希望联合开发有确定订单外,更希望产品具备“复制性”。若是双方能够“你情我愿”达成一致,并信守承诺,相信合作“间隙”会得到有效弥补。

  可惜的是,为了短期利益,双方原本的协议时常不被遵守,又或者抛弃对方去追逐新的利益。比如,有些设备厂会找协议漏洞,和原合作伙伴的竞争对手合作;而个别电池厂通过与设备厂合作掌握设备技术后,也会“过河拆桥”,转向自己生产设备或选择其他报价更低的设备。

  有意见可以讨论,有问题可以商量,双方保持诚信、真诚沟通,才可以建议起相对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快速发酵的锂电市场蛋糕。

  如果保持诚信实在是件“奢侈”的事,无法保障自身利益,那便只能自己跑快点,依靠“速度”取胜。电池厂快速提高工艺水平,竞争对手赶不上,当机密外“泄”时,自身又有了新的筹码;设备厂不断创新技术,做到无法被取代,自然不会被电池厂抛弃。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