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风光弃电”困局:本质仍是体制机制问题

发布时间: 2015-09-01 09:25:43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字体:

[摘要]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风电上网电量虽然同比增长20.7%,但弃风电量也同比上升6.8%,平均弃风电率已高达15.2%,造成经济损失接近87亿元,创3年来同期新高。而一季度弃风率18.6%为历史最严重数字。

  结构性矛盾

  根据中电联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0491万千瓦,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002小时,虽然比2014年同期增加16小时。

  林伯强认为,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500小时才可以盈利,“企业应该相当小心”。

  谢国辉说,解决弃光、弃电问题最大挑战是风电、光伏发电与其他电源、电网之间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投产的机制严重脱节,新能源发展与整个电力系统发展不协调。

  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自身出力的特殊性,客观上需要与其规模相当的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配合运行,才可以做到既能满足用电高峰的电力需求,又确保在用电低谷时段能为风电腾出足够的发电空间。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风电聚集地区灵活调节电源不足,不能很好适应风电波动大、变化大、随机性强的特点。”谢国辉说。

  中国“三北”地区能有效适应风电变化、可灵活调节的抽水蓄能及燃气等电源比重仅3%。

  而且该地区占总装机比重达76%的煤电机组,一半以上是供热机组,在冬季供暖期间调节能力仅5%~10%,导致电网调节手段十分有限,不能在风电量较大的用电低谷时段为风电腾出大规模消纳空间。这样为确保电网运行安全,需要限制部分风电上网。

  谢国辉对记者表示,由于存量燃煤机组大、新建灵活电源建设周期较长等原因,短期内“三北”地区电源结构难以改善。

  风电装机较高的甘肃、新疆,也是弃光大省。2015年上半年甘肃弃光电量11.4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5.41亿千瓦时,弃光率19%。

  一个突出问题是,500千伏电网工程建设周期1~2年,220千伏电网工程建设周期超过1年。但光伏电站建设周期非常短,有的项目甚至只需要3~6个月即可建成投运。

  “超前规划建设电网项目非常重要,实际情况却是光伏电站与电网项目审批权分属不同政府部门或不同司局,造成二者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问题,往往是光伏电站项目大量上马而没有让电网企业出具并网协议,电网企业难以及时跟踪光伏电站项目进度开展前期工作,更何况是二者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谢国辉说。

  他解释说,目前国家能源局要求光伏电站采用年底核准计划管理方式,列入年底计划项目方可核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二者施工建设的不同步问题。但随着审批权限下放,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光伏电站建设无序、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滞后的情况。

  能源开发商的选择

  首先是本地区发电结构无法实现有效消纳,而电力外输又远离负荷中心。

  全国80%以上风能资源和77%的风电装机集中在“三北”地区,全国80%太阳能资源和84%的光伏发电装机集中在西北和北部地区。

  作为一个老问题,“中国跨区输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谢国辉说。

  截至2014年底,“三北”地区风电装机7936万千瓦,由于本地风电消纳能力不足,需要跨区外送约一半左右。而目前“三北”地区与中东部之间的全部跨区输送能力仅为1110万千瓦,扣除需要输送的火电和水电容量后,风电可用输送容量不足600万千瓦。

  “现在很多大的风电开发商会更谨慎地审视自己的投资,以往只选择低价风机设备供应商,现在希望在更能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更大的地方使用更稳定的设备。”孙捷说。

  据谢国辉介绍,目前国家电网公司为解决弃风、弃光情况,正加大电网投资,以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等,增加系统调峰能力,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

  不过,在周凤起看来,阻力仍然存在。“新电改方案9号文的执行层面的文件还没有下来,电力体制改革解决不了,不可能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原则,另一方面又出现风电产业迅猛的发展。但电力体制、机制的改革现在看起来还很不乐观。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