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鸡肋般的光伏双反还能持续多久?

发布时间: 2015-07-06 09:31:51    来源: 光伏测试网
字体:

[摘要]从美国提出双反调查之初,双反就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而备受争议。一方面提出双反的内部有众多的不协调声音,其受害方和获益方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争论,另一方面被双反的也在抗争,不仅仅是积极应诉,更祭出各种反双反的法宝。

  中国市场一出手,所有双反皆鸡肋

  2013年底,当我们为了欧洲市场那几个GW的出口配额抢得头破血流时,中国政府提出了14GW的装机目标,让全球的光伏市场都亮瞎了双眼。尽管由于分布式政策没有及时出台而导致分布式的目标没有完成,但当年10.6GW的总装机量已经让所有犹豫的投资者都加紧了投资部署。即便还有人对10.6GW的统计数据说三道四,想挖出里面的水分,但2015年17.8GW的装机目标立马让所有的怀疑都闭上了嘴:都这个时候了,怀疑还有什么意义吗?

  可笑的是,都这个时候了,寰宇之下,还有几只苍蝇在嗡嗡:

  5月初,作为欧盟对华光伏“双反”的始作俑者 - 欧洲光伏制造商协会再度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申诉,指控中国光伏企业辗转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地,将产品销往欧洲以规避关税。

  6月初,加拿大裁定,中国的组件和硅片双反结论成立。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的中国光伏市场早已打开,欧洲那一点份额或许仅够中国企业填个牙缝(再过几年,连牙缝都不用你填了)。若光伏加工贸易退出历史舞台,搬起光伏双反石头的欧美只会砸了自己的脚。看一看企业的态度,就知道谁还在鸟你:

  2015年3月,欧盟委员会在其发布的一份文件中就提议,将昱辉阳光、中盛光电及阿特斯太阳能三家中企从中欧光伏组件最低价格协议(MIP)中除名,认为三家公司的行为违反MIP协议。6月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上述三家企业征收高额关税,同时让其退出MIP协议。如果这一方案得以落实,三家企业将被征收47%的平均关税,出口欧洲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对于此次欧盟发起的‘双反’调查,今年第一季度组件出货量排名第一的阿特斯选择了继续申诉,而排名第八的昱辉阳光及未进入前十的中盛光电则选择了退出MIP协议,不再由中国地区向欧洲发货。

  和双反新闻相对应的是:几乎所有的媒体对此事只是提了一下,毕竟是个新闻,几乎没有什么人关注由此带来的后果。

  换句话说:没人鸟你,你爱闹就自己折腾吧。

  所以,澳大利亚政府很聪明,3月份宣布中国光伏双反调查成立的同时,又认为对澳大利亚的影响甚微,建议终止对中国进口的光伏面板征收反倾销税的调查。

  从此,中国无需过度解读“双反”;

  从此,光伏双反已经成为欧美的鸡肋。

  技术升级和自有市场消化彻底摆脱双反困扰

  对于“双反”,已经没必要过度解读。不管欧美的双反是市场行为,还是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战略的阴谋,对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终端市场,中国光伏企业的选择更多了,毕竟现在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已超过40吉瓦,我国新增装机量也远超过了10吉瓦,已经给了国内光伏企业很多的生存空间。‘双反’直接的影响是很多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会直接放弃对欧美的出口,而不愿放弃这些市场的企业也必然在多方面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大企业已经从容多了,抗压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进一步崛起,加上东南亚、日本等一些新兴市场的光伏需求量迅速增长,将是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长久所在。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光伏产品已经从两头在外,走向了全产业链的国产化,中国的光伏技术已经在全球占有一定的优势。

  从多晶硅到电池片,从组件到系统,从建站到运维,从开发到投资,中国不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上升。这种上升,不仅是来自国外的技术输入(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技术上的差距,但即便是差距,这些技术也是为中国而开发的,只是因为他们的先进技术就没有别的地方好去,客户都在中国),中国企业本身的产品改造、技术升级、质量控制也在不断地跃升。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今天,世界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马上引起众人的注意,创新已经成为共享,而不是封锁。纵览天合、晶澳、晶科、阳光、华为等,其技术研发的投入、对先进技术及创新的重视程度不一定落后于国外光伏前沿。可以说,中国的光伏产品,不是由于低价而占领全球市场,而是中国制造能全方位提供从高端、高质量到适用、实用、用得起的各个层次的多元化产品系列。

  全球布局和全球性思维已经是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做的事情,用全球化的资源来加速技术整合重组,加速技术升级达到效率提升,进而最终实现成本降低和称霸全球,这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斗胆相信并预测,用不了三年,光伏双反连鸡肋都不是。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