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国储能市场多题待解:经济性欠佳 政策标准缺失

发布时间: 2015-07-02 09:34:23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 刘俊卿
字体:

[摘要]降低成本,加快储能实现市场化已迫在眉睫。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方法包括,推进储能在光储式充换电站的应用,在电价低和光照充足时像蓄电池充电,在晚间和用电高峰进行使用。还可以将容量在70%以下、不宜上路的动力电池用作储能,实现电池梯次利用来降低成本。

  作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的“灵丹妙药”,储能的魅力目前还远未达到预期。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风电“弃风”电量107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18.6%,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而光伏发达的西部地区则是 “弃光”的重灾区。造成大量新能源被弃的主要原因是电力难以储存,本地消纳及电网输送能力不足。

  由于储能可以打破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实时平衡的瓶颈,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实现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被认为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主要路径之一,被寄予厚望。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储能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之一,要求科学安排储能配套能力以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鼓励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尽管2014年中国累计储能装机比例已从2013年的7%上升为10%,但受技术、成本、政策等制约,储能应用的推进速度依然迟缓。除抽水蓄能外,储能在电力领域只用作微网和离网系统中的配套产品,大规模应用举步维艰。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对记者表示,如果让太阳能、风能等具有间歇性特点的发电资源变成主流,大规模进入能源系统,且要保证能源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话,储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希望国家能在政策层面将储能纳入未来新的能源体系当中,以战略的高度去重视。

  经济性欠佳

  成本过高问题是阻碍储能产业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典型例子是,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张北县建立一个风光储输系统,这是国内集风电、光伏、储能及输电工程四位一体的最大规模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至今已并网三年,虽然从技术上能够满足风电、光伏等并网发电要求,但经济性却屡遭质疑。

  龙源电力总工程师杨校生向记者介绍,张北项目配置的储能系统可提升10%-20%的风电利用率,每年可增加电费收入1000万-2000万元,但仅储能电池每年折旧费就在3000万元以上,得不偿失。

  事实上,除抽水蓄能外,铅酸、锂电、钠硫等各类电化学储能,成本都相对较高,在没有储能电价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很难实现盈利。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已建成的储能示范工程验证了储能技术的可行性,但商业化运营模式未能形成。成本是个始终都绕不开的问题,储能项目的平均成本远高于现行电价。

  “储能要推进产业化发展,必须研发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的储能产品,提高用户端的使用性价比。”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对记者说。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