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地方保护不除 新能源汽车推广难以大步前行

发布时间: 2015-01-08 09:51:3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体:

[摘要]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除了要面对技术待突破、用车成本高等问题,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严重,消费习惯培养不足和纯电动汽车一次性购置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2014年,因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被业界定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其中,私人消费市场的异军突起,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即将迎来“拐点”。除了要面对技术待突破、用车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严重,消费习惯培养不足和纯电动汽车一次性购置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大绊脚石

  去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说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上汽时说道:“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政策层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关于新能源车的文件不断出台。国家及地方政府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充电设施建设形成多部门协同、国有民营互动的良好局面。

  企业层面,上汽、北汽、东风、比亚迪、众泰……已经有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企业不少于20家,而其余的几乎所有车企也在电动车技术储备上做足了功课,一旦市场放开,可以马上推出产品。

  终端市场的反应也让人惊喜。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9万辆,同比2013年增长7倍,位列世界第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出现了比亚迪“秦”这样年产销过万辆的明星车型。

  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就目前来看,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横亘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前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车设置了多种准入限制,在新能源车示范城市上牌照都不容易,在限牌城市或非示范城市就更加困难了。有数据显示,地方保护主义直接导致全国70%的地方市场新能源汽车难以进入。

  例如,去年上市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秦”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由于北京市修订的《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并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这意味着比亚迪、荣威、江淮等车企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被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目前北京客户想要购买“秦”只能参与与汽油车一样的普通摇号。

  根据国家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5年要实现累计50万辆的产销目标。2014、2015两年的推广申报计划是33万辆,现在时间过半,计划仅完成不到五分之一。专家推断,地方保护主义不除,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恐难实现。

  地方保护主义为何如此盛行

  “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发展,不符合市场精神,不利于汽车生产企业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优质产品,必须给予清除。”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去年3月召开的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现场办公会上如此表示。而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地方保护壁垒层出不穷的最大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驱动。

  具体来看,有四个因素。首先,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获得了中央财政的巨额资金补贴,地方政府会千方百计地出台各类政策,帮助本地企业获得中央补贴,而这些企业能够为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税收与利润。

  其次,尽管2013年9月17日,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 《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但换一个视角看,这也是对当地政府可以保有70%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一种默许和承认,无形中助长了地方保护之风。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