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光伏业如何抓住当前环境困局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可能还需要整个行业进行更多的努力和思考。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理念的转变,由被动期待政策,转变为主动通过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一些前进中的难题。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上可以看到,业内专家、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开始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提出的中国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如果中国在2050的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想在确保经济梦的同时实现“生态梦”,则中国需要更高比例的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包括如何解决光伏自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问题、大规模装机下的电价补贴问题、并网问题等。
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解决方向和思路,比如,在实现风电、太阳能、储能以及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机制设计,将大规模的电动汽车作为储能设施来用。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则在介绍“十三五”能源科技总体规划工作时认为,相比传统能源仍处于弱势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则还需要更多的试验和系统研究,来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供给找到更好的发展模式。
尽管光伏行业要想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破解。但由“被动”到“主动”的理念转变,可能将使得光伏业告别“政策市”有了可能。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下的能源变局
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一定是风电、太阳能、储能与智能电网、信息技术之间相互融合与协调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现高比例应用可再生能源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此前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2030年,中国计划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对此,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在11月19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上表示,他个人认为这个目标相对有些保守。“即便对这个相对保守的目标,如果没有能源体制、能源机制、电力体制的深度改革,如果没有像总理总书记说的断臂断腕的精神,我们认为就是这个保守的目标实现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在此次大会上,王仲颖提出了中国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显示,如果中国在2050的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即人均GDP3万美元。届时,中国的能源消耗约为70亿吨标准煤。
“70亿吨一次能源,我们需要48亿吨的终端能源,再通过终端能源结构的调整,包括将电气化比例提高至60%,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通过这两项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把48亿吨终端用能的需求量降到32亿吨。”
在王仲颖看来,要将能源消耗降到32亿吨标准煤,除了上述措施,还需要配以相应的辅助措施,即高比例的应用太阳能以及风能。具体的目标则为,在2050年风电的装机达到20~24亿千瓦,太阳能装机在26亿千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