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电池厂商技术路线之争:政府示范项目成竞技场

发布时间: 2014-10-27 08:01:41    来源: 储能电站
字体:

[摘要]由于技术、稳定性资本、价格方面的短板,化学储能早期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项目的引导。切入政府项目成为储能厂商们推销自身技术标准的最佳突破口。


  谁是未来的主流?
  电池技术在国家储能示范项目中被认可,很可能代表其在未来市场上的主流地位。而在化学储能领域,目前处于主流地位的大致是三类,即铅酸电池、和液流电池。
  赛迪顾问投资战略咨询中心总经理吴辉对记者表示,“铅酸电池可能要用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但被锂电替换是必然的。短期来看,锂电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也是未来这几年电池的主流。不过,铅酸电池肯定不会消失,在某些传统领域还是很大的市场,在电动汽车和基站上,锂电的替代率没有达到10%。至少未来铅酸电池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它自己也在做技术进步。”
  主营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铅酸、锂离子、镍氢等动力电池的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也同样看好铅酸电池的发展,他表示,2012年铅蓄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产值达到53亿元,其他电池为7亿元,考虑到铅蓄电池的性价比和推广技术成熟度都更高,且安全性好、回收率高,与、镍氢电池等电池产品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
  不过,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副所长罗焕塔还是认为,在储能领域,是主流地位,“对于未来的大型储能上,肯定会有一两种技术主导,不会出现太多,中小型储能领域可能会以为主。”
  对于未来的主流之争,各家电池企业也在不断筹划布局。例如,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上,南都电源等企业的铅酸电池,以及自身的占据较大份额。而在家庭储能和电动汽车上,比亚迪等企业一直在谋划发展。液流电池领域,鑫龙电器(002298,SZ)因和美国ZBB的合作,带动其股价在今年一季度大幅上涨。
  对于液流电池的适用领域,浙商证券分析师史海昇对记者说,“液流电池的应用领域较多,不过它不能作为消费电子的电池,也不能作为动力电池。但可以用作大规模储能,比如风电场和备用电源。”
  路线之争
  即便是被很多人认可的未来主流技术——,其发展路线也一直存在争议,即磷酸铁锂与锰酸铁锂等锰系材料、三元材料的路线之争。有专家认为,此前我国大规模发展的磷酸铁锂并不是正确路线,应该往锰系、三元材料上发展。
  “过去七八年,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几乎都做磷酸铁锂,比例高达95%以上。”青岛新正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城对记者说道,“但磷酸铁锂能量密度较低,一致性较差,而动力电池最需要一致性、可靠性。”
  2012年10月16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曾联合发文《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2015年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180Wh/kg以上(模块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以上),成本低于2元/Wh,循环寿命超过2000次或日历寿命达到10年。
  孙玉城曾对《高工锂电》表示,这条通知相当于给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应用上判了“死刑”,因为其能量密度达不到要求。
  “磷酸铁能量密度只能做到130~140Wh/kg,三元材料能做到180Wh/kg、190Wh/kg。”国内一家材料方面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对记者称。
  不过,吴辉介绍,“磷酸铁锂的安全性好,能量密度较低,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有问题的,但是在储能上,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罗焕塔也持类似观点,“磷酸铁锂在我国有技术等多方面的积淀,如产能、研发等,并不能说单纯地将磷酸铁锂向锰酸锂等方向转变。在储能电池上,对能量密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磷酸铁锂是可以适用的。”
  上述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也表示,日韩都没有生产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用在动力电池领域不太适合,但可用在储能电站和电动大巴车上。国家的侧重也在从磷酸铁锂到锰系和三元材料上转变。
  孙玉城表示,从材料特性上来看,如果未来5~10年没有新的材料出现,锰酸锂、镍钴锰、镍钴锂及三元材料会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