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储能大规模应用
目前成本是影响液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黄绵延博士看来,技术升级、规模化生产和产业支持政策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以光伏产业为例,10年前,在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再加上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光伏发电的成本居高不下。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不仅实现了平价上网,同时也成为各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首选之一。
关于如何提升我国储能行业的技术水平、扩大储能的应用规模的问题,黄绵延博士认为,首先应该鼓励建设配置储能系统的新能源电站,并积极推广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发电、智能城镇、海岛离网供电等场合的应用。
同时,他建议对储能项目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如在储能设备采购中给予30%~60%投资补贴,同时,鼓励应用储能的电站优先并网。”他同时建议应该开始储能电站的电价研究,将储能电站发电电价定为1.5~2元/kW˙h,储能电站吸纳电网的超需供电价定为0.5元/kW˙h,并且要保证储能电站协助电网吸纳的超需供电有第一优先并网输配权。
黄绵延博士表示,目前普能公司特别关注欧美市场,主要原因是这些市场已经针对储能系统应用制定了相应的补贴、鼓励政策。依靠已有多个示范项目的运行经验和技术成本优势,普能公司在国外储能项目的竞标中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看好国外市场的同时,他更加坚信,储能产品一定会迎来在中国市场大规模应用的那一天。
以用户为中心 各方携手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伴随海岛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搭建、分布式发电及微网领域的发展,我国储能产业面临着更多的商机。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4》预测,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37亿kW(其中包括抽水蓄能、储热等技术)。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目前业内各企业在做哪些工作?在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注重用户的体验?未来还需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带着这些问题,媒体记者采访了7位行业协会的专家及企业代表。
记者:在储能领域,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公司,都在进行诸多探索,以推动产业的发展,能否讲述一下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执行主任李军:
由于海岛电价比较高,而且从经济性来说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美国已经有大规模储能系统与岛屿电网相结合的案例。我们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有益的探索。比如,我们正在推动中美岛屿微网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是在美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兴业太阳能、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中航锂电以及夏威夷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展的课题。目前该课题在珠海和夏威夷都有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的规模在3 MW左右,希望有兴趣的企业可以参与其中,和我们一道努力,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裁王仕城:
一方面,储能有助于推动分布式项目的发展。一旦拥有了储能,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的目标将不再是梦想。另一方面,储能可以做独立的供电系统。但要做到上述两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实现储能的工程化。索英电气正在通过示范工程和实验项目,做出这方面的努力。
同时,作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我一直在呼吁,储能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联合起来一起努力,共同扎实地做好工作。毋庸置疑,我们要尽快发展技术,但同时我们更要稳,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只有做好示范工程,才能树立起人们对储能的信心,这是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的项目做不好,业内会认为储能是不可持续的,这将对行业造成很大打击。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动产业的稳步前进,储能将拥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