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节能减排为储能发展带来机遇

发布时间: 2014-04-30 11:47:44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字体:

[摘要]目前,国内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如何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目前,国内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期,如何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制订了“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节能方面,按标准煤计算,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16%。减排方面,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各减少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各减少10%。

  截至日前,“十二五”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时间,节能减排压力却依然很大。2013年8月,发改委再发《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2013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通知》,强调要重点进行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储能作为微电网的支撑技术之一被着重提及。

  储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开始进入节能减排领域。《通知》中提出开展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微电网示范工程。

  关于微电网及储能比较明确地发展规划来自去年8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2015年建成30个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尽管针对储能没有详细的发展规划,但储能作为微电网的支撑技术之一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认可,随着微电网的发展,储能也将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

  节能减排将为储能带来一定机遇。首先,工商企业、工业园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用户侧分布式光伏发电可获得的资金补贴和经济收益将越来越明确,用户投资光伏发电系统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储能参与用户侧光伏发电系统,提高光伏系统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电能质量,目前在德国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信在中国,也会获得一定的发展机遇。

  其次,绿色建筑行动正在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重点推动的节能领域之一。2013年1月,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显示,绿色建筑行动既包括新建绿色建筑,又包括现有建筑改造,其中“十二五”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北方采暖地区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

  绿色建筑行动涉及的面非常广,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储能企业参与绿色建筑行动,提供建筑节能解决方案,除了为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提供配套储能设备外,还可以采取蓄冷、蓄热等技术,优化建筑用能模式,达到节能的目的。

  第三,建筑节能工程还可以从合同能源管理这方面获得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2010年,北京、上海等地也发布了相关财政扶持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通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帮助用户开展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第四,为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通知》强调了要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力度,推行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

  随着电网消纳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多,可再生能源发电带给电网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储能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的稳定性,缓解电网调节压力,也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如果相应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辅助服务补偿机制能得到明晰,储能参与此类服务的经济收益能得到较好的确认,那么对储能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促进。

  最后,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损耗,减少或转移高峰时的电力需求,是《通知》中提到的节能减排的手段之一。2011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北京、宁夏、广西、广东4个省区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

  目前,为了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各部委已经出台了多项鼓励措施,例如2012年7月,财政部和发改委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制订了相应的资金奖励标准,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促进电力侧需求管理的实施。储能可作为重要的移峰填谷技术被电力用户、电网企业或电力生产企业采用,共同管理电力需求,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节能减排的覆盖面也将越来越大,储能企业可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行动,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