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池到电动车的储能路
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等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撑下的高速发展,给中国储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和活力。就在刚刚在市场站稳脚跟,多年投入终于实现产出的时候,张风太却又做出了另一个大胆的决定,公司要继续转型,向电动汽车进军。张风太将这次转型定义为“产业链转型”,是一次水到渠成的转型。
因为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受限于电动汽车目前的电池技术条件,“心脏”动力不足导致多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短,续航能力和充电时间成为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泰汽集团而言,掌握了电池这一核心技术加上原有在汽车配件的传统优势,让其有了制造整车的资本,泰汽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张风太笑言:“其实,这次转型总结起来就是传统产业加上新能源产业等于电动汽车。”现在,泰汽集团又瞄准了新能源客车这一新领域,公司与上汽集团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新能源客车研发基地,开展新能源客车领域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全方面开发新能源产品,继续把新能源产业做强、做大。“电动汽车进入政府采购范围,计划在‘十二五’末产量达到10万辆。”张风太指着车间里一排排已经下线的电动汽车告诉记者。泰汽集团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2012年6月9日,首批“寿光造”泰汽电动车“驶”出国门,销往德国。目前,与德国科学院合作引进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底盘和电池防爆等国际先进技术,成立德国泰汽科技经贸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和人才引进,与德国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轻量化电动车“街头滑板”系列产品将在近期陆续投放市场。
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转型
在泰汽集团控股公司对外发布的正式企业简介中,关于公司技术创新的内容超过了60%,足见公司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坚持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也被公司视为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不二法宝。“多年来,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有效推动品牌战略的实施。”张风太介绍说,目前,公司获得国家专利26项,积极参与并完成了4项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研究,其中“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锂离子电池全产业链工业技术研究”、“高性能镍氢动力电容电池及电动公交应用考核”等项目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泰汽控股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借助“外脑”帮助企业研发,实现“两条腿走路”,促进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应用技术的突破及产品升级。公司建立了山东威能环保电源院士工作站,先后与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电研所、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力开展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电控和电机等重大科研项目和生产技术的研发合作。
对于转型升级,张风太认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工艺改进、技术提高,更是思想方式、思想观念的突破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社会、环境的和谐进步,如果经济发展了,环境破坏了,人们的健康状况恶化了,那么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自己即使赚再多的钱也没意思。“节能、低碳、环保、高效”已深深地印在泰汽集团每个员工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