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第12期储能产业公益沙龙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行。会上,主讲嘉宾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裴普成教授就燃料电池技术及燃料电池应用问题与大家展开探讨,并对现场嘉宾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某现场嘉宾提问:
电池领域是否存在摩尔定律?比如特斯拉,第二代车的电池成本比第一代车降低了30%到50%,第三代成本进一步下降。成本可以随着技术发展降低,燃料电池是否也存在降价的可能性?未来发展是否存在瓶颈?
裴普成教授:
从成本与量的角度考虑,任何产品都存在摩尔定律。比如生产燃料电池用的膜,同样是进口的膜,买的多就会相对便宜些。燃料电池是十年前国家开始支持的,在这个领域里跟发展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生产厂家已经有很多,而做燃料电池的还很少,这也导致燃料电池没有降价那么快。
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政府的支持,另一个因素是技术门槛。
政府支持是任何领域都绕不开的,哪怕这个技术不是很有前景,业内人士不看好,但是只要政府支持要立项,就会有公司跟进。现在燃料电池和的政府投入不一样,这是一个因素。
从技术门槛的角度讲,的门槛比燃料电池要低得多。十年前,很少有人知道燃料电池。即便是在三四年前申报国家资产基金项目,也曾有专家不知道燃料电池。当时想研究空气质量对燃料电池寿命的影响,而对方直接给出结论称燃料电池不受道路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在他看来,燃料电池与空气不接触,把燃料电池理解成了普通电池的概念,这说明很多人对燃料电池还不了解,技术门槛比较高。而锂离子电池方面,很多沾点儿边的都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