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在北京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
首先,介绍中国储能产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市场环境方面,近年来储能市场非常活跃,这与我国分布式发电、微网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雾霾治理、低碳城市建设等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全球储能市场新增项目43个,中国新增12个,所占比例份额最高。其中,我国东南沿海新增项目数量较大,主要为分布式微网项目。
近一年里,中国的主流储能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国内目前容量最大的发电厂,有磷酸铁和铅蓄电池两种。二是微网项目,我国的海岛型储能项目及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三是福建莆田的配网项目,由于每年旅游旺季有大批人员涌入,导致莆田用电负荷大量增加,在负荷增加的末端会产生电压,所以,在配网末端安装照明储能系统,以提高供电质量。四是全球最大的用户侧,比亚迪在深圳园区20MWP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主要是结合太阳能光伏,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管理园区生产用电,降低用电成本,还有储能联盟的两个试点项目。
接下来,为大家发布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到2014年年底,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是141.2GW,其中中国达到85GW的规模。到2014年年底,以电化学电池储能为主的技术装机容量达845.3MW。2009年至今,其市场规模逐步增大,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电化学储能市场将达到32 GW,2050年达到160GW。
2016~2020年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储能产业有了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再加上政策扶持,30 GW的装机量是可实现的。2020~2030年,储能应该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并在各个环节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从技术安装量来讲,最大的是钠硫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从增长来看,锂离子电池远远高于钠硫电池的。从成本的角度来讲,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铅蓄电池,这几种技术都比较接近。
从应用角度看市场态势,在全球储能比例中,集中式风电场可再生资源所占比例最高。对中国市场而言,可再生资源并网,大型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加储能,光热发电和熔盐储热等,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分布式微网也呈递进式发展,分布式光伏加储能的发展,形成了多能互补的状态。未来,从多能互补出发,将把整个区域内的建筑、绿色交通等都整合起来,再加上大数据和可视化管理系统,使之成为区域能源管理系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电动汽车累计产销量达7.85万辆。随着电动汽车的增加,催生了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电动汽车如何运营和收费,如何利用政策快速发展,怎样替代传统燃油交通等,都可以为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机会。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会还有很多,如在采矿业,在坑口或矿下,储能作为改善用电质量的电源,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应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等,从储能的角度讲,不必拘泥于大规模的应用,现阶段,适合储能发展的商业模式,主要还是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
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目前,国外对储能产业的支持政策相对完善,但中国仍没有直接的扶持政策,仅有一些间接的相关政策。首先,我国在宏观方面的政策,最近的是2016年碳素市场的启动,虽然碳市场交易真正启动还有一定的时间段,还需要政策、规则和监管机制的完善,但是从长远来讲,势必给包括储能在内的可再生资源发展创造足够的盈利空间。另一个与储能应用比较密切的政策是战略发展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里提到节约优先的战略,低碳绿色战略和创新驱动的战略;涉及两大重要任务,即替代交通和能源消费能力;还特别提到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加强储能的配套等。
我个人认为,战略发展行动计划是近期政策制定的行动要领。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主要是通过梳理以下四类政策:第一类与电改方案相关,其保障措施是电力体制改革。“电改九号文”详细解读了包括输配电的改革、配套和监管等,都是属于电改方案。第二类是可再生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配额和新定的光伏规划。第三类是跟储能相关的规划,储能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多个政府部门“十三五规划”中,包括能源局、科技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第四类是新能源微电网,目前,能源局正在征集一批微网项目作为试点。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政策方面,有一个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现在由能源局科技装备司牵头,准备成立能源互联网。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并有相应的管理专项资金。
随着储能产业的升温,储能政策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预计在2015年或2016年,针对储能产业的政策有望出台,届时,储能政策将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