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动力电池行业:如何为供给侧改革蓄“动力”

发布时间: 2016-03-31 10:16:06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其核心是创新和创造需求。2015年,动力电池产能井喷,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扩大产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其核心是创新和创造需求。2015年,动力电池产能井喷,国内主流动力电池供应商纷纷扩大产能。《电池中国》网认为,从动力电池产业解释供给侧,就是要求动力电池由过去注重产能的提高上,转移到注重动力电池创新与质量上。相关企业在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应更加注重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塑。

  2016年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

  业内专家对此纷纷表示,从动力电池产业解释供给侧,就是要求动力电池由过去注重产能的提高上,转移到注重动力电池创新与质量上。

  动力电池市场热度不减  质量是企业“生命线”

  通过政府货币类或非货币类激励政策,针对购置类、使用类与基础设施类进行奖励,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并且由新能源汽车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的发展。

  随着各地奖励机制与推广力度的加强,新能源汽车产量也随之增加。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达到60万辆,动力电池产能达30Gwh。市场表现上,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动力电池产能或将出现严重脱节,电池产能远远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生产速度,动力电池供给趋紧。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产能尚未过剩,而是供不应求,国内动力电池缺口至少在4Gwh左右,生产出来的动力电池很快就被安装到新能源汽车上使用,导致动力电池盲目扩张,一些原本不涉及行业的企业,纷纷转移投资进入动力电池上下游领域,生产出来的动力电池质量也会良莠不齐,很多产能是不好的电池累加上去的,真正好电池更加紧缺。

  我国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有170余家,多数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缺乏研发基础和保障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在生产、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的能力也需提升。而在生产控制点上,远远落后国外,质量把关力度不够,生产出来的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一致性相对较差,导致电动汽车起火爆炸等事故偶有发生。

  电池的低温和衰竭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北方寒冷地区,到了冬季,即便充满电,车辆也无法行驶应有的里程;另一方面随着连续使用,电池组逐年呈现快速衰减的情况,原来充满电能跑100%的,到了第二年可能只能跑80%,到第三年甚至只能跑50%。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制造成本降低,但市场售价却在增长。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单元成本较2014年下降了25%左右,2016年动力电池成本预计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制作成本下降,但动力电池市场售价却在升高。较低的制造成本与较高的销售利润,势必会招来投资商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动力电池生产商有产能,但产品质量不过硬,导致产能与质量严重脱节的现象。

  优质动力电池产能不足  有去产能化改革的必要

  业内专家指出,如果说去库存,降成本是政府部门通过宏观调控、简政放权可以实现的目标,那么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以补短板的思维,实现有效供给。

  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竞争日趋激烈。2015年,全球排名第一的动力供应商松下在华投资建厂,加上此前巨头LG化学与三星SDI在华工厂的前后竣工,与国内市场的“厮杀”在所难免。

  与日韩等国家的动力电池产业相比,国产动力电池仍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先进材料与研究不足、电池结构设计技术偏低、电池制造自动化程度低、电池制造新工艺开发能力弱、电池系统设计技术不强等方面。同时,优势产能较弱,产品的良品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自燃、爆炸等事故。

  此外,动力电池盲目扩张,电池质量无法保证,导致了报废电池数量增加,给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带来许多困扰。目前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由于受规模的限制,尚未形成回收市场,只能通过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镍氢、镍镉、的回收处理路线。且从事回收利用人员绝大部分是没有资质的个体经营者,导致综合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都是动力电池产业去产能化改革的必要条件。

  专家指出,未来电动汽车产业不仅要追求产量,同时也要抓质量,两手抓的重点在产品创新与质量上。

  国家采用高额补贴,在起步阶段追求产业高速发展,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但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高额补贴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产量与产能上去了,产品质量却有些滞后,一些靠补贴吃饭没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分食“高额补贴”,盲目扩张产能,不仅不会助推产业发展,到后期可能带来隐患。及早关注产品质量与创新,防患于未然,产业才能良性健康发展。技术过硬、注重质量的动力电池研发与生产商,在国家停止补贴时势必会占上风,市场无限广阔。

  技术研发创新助力 “企业版”供给侧改革见成效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技术创新中心的重点,不是要解决单个企业所能解决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而是重点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决定了整车的性能、质量、安全等各方面成败,工信部联合了行业内外的九家企业,投入5亿资金组建动力电池研究院或者动力电池的研发平台。对此,国内不少企业快速跟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电池行业作为电动汽车、储能、通信等的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供给侧改革,超威集团总裁杨新新表示,当前大多数行业特别是制造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作为制造业之一的电池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尤为明显。超威集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适应下游应用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电池产品。

  天能集团过去以铅蓄电池为主,现在则加大了、微型汽车电池、资源回收利用等业务,在旧动能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培育企业新动能,着力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集团通过全球引智,目前拥有院士顾问4名,且历年来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10亿元以上。有力的保障了天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上持续快速发展。企业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5%,净利润同比增长476.5%至2.69亿元,“企业版”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

  实施供给侧改革需要企业尽好自己的本分,抓好生产,在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品质,推动下游应用行业整体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首先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致力于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让“中国制造”成为民族工业的品牌。同时还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研发实力。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