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年度盘点】充电桩产业2015:政策与资本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 2016-01-08 09:59:35    来源: 电池中国网    作者: 王建军
字体:

[摘要]在政策和资本同频共振作用下,2015年的充电桩建设迎来加速推进期。《电池中国》网通过对过去一年充电桩推广应用数量、充电设施建设、市场开放程度等分析认为,伴随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桩产业的价值正在获得市场的重估。

   在政策和资本同频共振作用下,2015年的充电桩建设迎来加速推进期。《电池中国》网通过对过去一年充电桩推广应用数量、充电设施建设、市场开放程度等分析认为,伴随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桩产业的价值正在获得市场的重估。尤其是充电桩“新国标”发布之后的2016年,是新能源车普及和千亿级充电桩市场爆发的关键之年。

  一直以来,充电桩不兼容、充电难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2015年12月底,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正式对外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

  政策红利打开充电桩市场想象空间

  充电桩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能源变现的渠道,也是能源数据流量的导入端口。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加快发展,完善的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随着政府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政策,充电桩产业有望迎来大量的政策利好。2015年我国充电设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预计2016年为400亿元,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充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掣肘因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配套设施,充电桩设施极度供不应求。

  预估目前我国共有充电桩数量不足3万个,远远滞后规划要求。去年新能源汽车基本产业化,纯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汽车市场保有量至少达到5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超500万辆,按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一辆车对应1个慢充、0.2个快充计算,2015年对慢充和快充的市场需求达50万和10万个。

  可以预见,充电桩在短期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且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建设互为正反馈,充电设施和运营巨大的投资机会来临,充电设施市场预计达到千亿元。

  目前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建桩充电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目的地充电,车在酒店、超市等公共区域充电;第二种是居住地充电;第三种则是工作地充电。

  充电桩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但充电桩业务还尚在起步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充电桩行业发展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逐渐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盈利状况好转驱动更多企业参与研发创新

  12家充电桩企业发布的2015半年报显示,易事特、特锐德等五家企业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电南自、和顺电气和奥特迅三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四家企业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营业收入来看,许继电气营业收入84亿元,远高于其他企业。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动力源净利润增长46.5%居首位;上海普天净利润下降排名靠后。

  综合来看,充电桩业务给这些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利润。其中万马股份已成功研制多功能充电树、欧标国标智能转换插座等多项专利产品,联手电腾云光伏建成国内首座风光储一体化智能运维电动汽车充电站。众业达拟使用定增资金4.25亿元用于建设预装式纯电动客车充电系统。许继电气拥有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驱动控制核心技术,实现了电网、车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对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实现了重大创新。

  为提升技术研发水准,不少企业纷纷加大人才引入力度。银河电子引进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高技术人才,打造了4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和电动涡旋压缩机空调系统,相关技术和性能指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水平。科陆电子则建立了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平台。

  充电桩建设多个层面的难题亟待破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苏晖认为,目前充电桩安装方面存在规划不足和配套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政府在为物业提出安装要求的同时,要把规划和配套服务保障到位。

  现阶段虽然交流慢充的接口标准已逐渐被大部分车厂接受,但关于直流充电,超级充电等快速充电方式,各个厂家的标准还无法统一。

  充电桩的利用率同样有待提高,在众多公共充电停车位上,可能不是电动汽车在充电,而是停车位被非电动汽车所占据,充电位被当作普通停车位来对待;充电位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对全部电动汽车用户开放的,4S店对外来品牌的封锁,及诸如收取停车费等其他附件条件的产生,大大限制了用户使用公共充电桩的热情。

  充电费用与停车费用的博弈,也是影响充电桩发展的重要因素。京沪充电网络上,北京地区的充电价格仅为0.8745元一度电,而近邻河北省,充电价格却高达2元钱一度;此外,依托写字楼商场所建立的大小充电桩,如能在电动汽车停车费上有减免与优惠,也会极大的推动广大电动汽车购买者在日常生活的中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对经济和环保的双重利好,让政府持续释放对其大力支持的信号。在北京新能源汽车工作会议上,相关新能源小客车采取备案制的方案已经通过,未来进口纯电动汽车也有望通过备案进入免购置税目录,这无疑将大大增加纯电动汽车的供应类型。

  此外,为加快充电桩的覆盖,政府开始通过补贴并允许充电桩运营企业征收充电服务费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充电桩的建设。但目前充电桩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多家运营企业尚在探索中。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汪家红认为,充电桩建设盈利模式单一导致很难吸引资本进入。服务费作为运营方目前主要的利润来源,如果收费太低,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将影响社会资本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情。如果收费过高,无疑将冲抵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优势,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区域性充电桩建设辐射效应显著

  在新能源汽车日益普遍受到消费者喜爱的情况下,国家为了新能源的环保以及广大消费者的便利,下达在全国各大城市大范围大幅度地新建公共充电桩,以解新能源汽车的广大消费群体的燃眉之急。

  除国家层面政策力挺外,北上广等新能源汽车市场重镇加快了充电桩的政策扶持力度。《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新建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相关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总停车位10%的比例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规程》已在编制当中,将对未来新建建筑预留充电桩接口、电动车停车位等进行规范。去年上半年,北京市累计建成充电桩口8300个,其中公共专用建成充换电场站234座,充电桩3676个;社会公用充电桩2000个;私人自用充电桩口2600个桩,自建桩比例超过50%。《广州市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新建小区、社会停车场按不低于规划停车位数的18%的比例建设或者预留。

  国际巨头特斯拉也在加码中国市场,重点是充电网络建设,接下来特斯拉将打造以城市群为核心的七大重点区域计划,包括大长三角超级充电网络、华北-华中超级充电线路、华北-东北超级充电线路、华中-西北超级充电线路、西北-西南超级充电线路、华东-华南超级充电线路、黄山超级充电旅行线路七个区域。

  在充电问题被彻底解决后,广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能在未来越来越放心地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将是越来越广泛。

  充电桩接口新国标为产业健康发展铺路

  充电新国标涉及的五个标准是基础,所有设备、桩和车,都按照一个标准去生产、制造和销售。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表示,在接口国际标准上,世界上直流充电有四种技术方案,欧标、美标、日本标准和中国标准。但是未来在中国,只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国外的企业要适应我们的标准,进行改进。

  我国公共充电设施一直处于谁建谁用、谁用谁建的尴尬局面。在新标准出台后,充电桩企业可以按照新国标设计制造产品,产业链的配套也有望迅速建立。但业内人士表示,落实新国标需要明确相应的执行与监管机制。已经建成和在售的充电桩何去何从的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表示,新标准的发布有利于市场蛋糕做大,降低因不兼容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在充电标准不明确的时候,充电桩的生产企业主要依赖于电动汽车厂商,无法做长期投资的规划。

  新标准出台后,充电桩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按照标准来设计制造产品,无论是北汽还是特斯拉,无论是奔驰还是大众,只要是在中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按照这个标准来做,产业链的配套公司就会快速建立起来。

  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两年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包括充电桩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成了投资热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企业参与,但涌入充电行业的企业参差不齐。此次充电新国标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设定更高门槛,能够倒逼充电桩企业、整车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优胜劣汰。

  “新标准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速率的规定和提升了电磁安全性的要求。”在北京电桩科技有限公司CEO先越看来,目前充电桩行业很多中小设备厂商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标准,而高标准也意味着高升级成本,很多企业有可能直接退出这一行业。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15年以来,全国共发生多起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自燃事故。起火原因除了电池自身技术以外,也有几起是因电池系统管理不完善、通讯不兼容、与充电设备通讯障碍导致的电池过充等引起。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总裁海兹曼指出,快速充电的电流是非常高的,会有安全问题,首先就需要制定快速充电设施的插头和充电控制系统的统一标准,并且这样的标准能够应用到所有的车型上。

  业内专家表示,充电新国标虽然已经出台,却并没有明确相应的执行与监管机制。特别是在新标准实施后,已经建成和售出的充电桩和电动车将怎样处理,就成了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道新考题。

  目前只出了标准,国家还没有出台一套标准执行的管控体系。必须从生产开始,对电动车厂商和充电桩行业进行系统地把控,甚至需要第三方强制的检验监管。毫无疑问,新国标发布之后的2016年,仍然是新能源车普及和千亿级充电桩市场爆发的关键之年。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推荐

专家专栏

企业专题

热门文章

展会沙龙

󰀗返回顶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