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既符合能源战略及环境治理的需求,又兼顾产业升级和拉动内需的重任,是“国计”与“民生”最佳契合点,因此,我国将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火热。1-7月,国内市场共销售各类新能源汽车8.95万辆,同比增长2.6倍,已超过2014年全年7.48万辆的销量,并在6月份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冠军。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完成销售6万辆,与2014年全年5.8万的销量基本相当。商用车部分,由于新能源客车的持续替代,以及专用车物流车领域的需求出现,增速相对更快。在资本市场上,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板块各种并购和定增项目总金额已超过千亿。
近日,有研究机构以政府力量为维度,对新能源汽车各细分市场进行详细分析,测算出2020年销量规模分别为新能源客车17.4万辆、新能源物流车和专用车13.6万辆、新能源乘用车100万辆,市场总销量可达131万辆。对比2014年年均复合增速61.1%,对比2015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0%。新能源汽车将在2020年后进入替代燃油车阶段,市场将从百万辆迈入千万辆级别。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多方利好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动力电池迎来高增长期
近日,江苏国泰、杉杉股份、科力远、多氟多等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陆续发布,其中,12家企业的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一路高歌猛进,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电芯产量为17427百万Wh,同比增长24.4%。从同比增速来看,储能应用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速达105.8%。电动汽车产量达3868百万Wh,同比增长74%。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制造企业累计完成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8%。行业利润的快速上升,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放量密切相关。7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2015年有望完成20万辆的销售目标。随着各地补贴细则相继落地、充电设施扶持政策出台等因素推动,电动汽车销售将延续高增长态势,并给上游企业带来实质性订单支撑。
9月7日,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获悉,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业内专家认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的出台,有利于规范和促进国内行业,势必将推动国内行业的相关企业在技术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将促进真正有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先进企业脱颖而出,从而带动整个电池产业的快速转型发展。
产业利好延伸至产业链
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的带动下,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产业也迎来了春天。
在锂、磁材方面,碳酸锂价格近日再次上浮1000元/吨,稀土磁材价格维持稳定。预计在新能源汽车需求高增长的背景下,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稳中有升。
在生产设备方面,关注度将持续走高。随着全球生产制造向中国转移,我国设备持续处于产能不足状态,尤其是动力锂电生产设备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目前,在中低端设备方面,国产设备和国外设备差别不大,价格上有很大优势;未来,中国锂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为: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进口替代空间较大。
在方面,超威动力新研发的动力电池产品采用新型三元复合材料体系,能量密度达186Wh/kg。福建猛狮新能源工厂也在加速投建,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正逐步产业化。业内较为看好锂电隔膜材料市场,未来行业需求增速仍有望在30%以上。业内人士预计,动力仍将处于高增长期。
驱动电机及充电设备方面,电机电控板块,由提供单一的电机电控产品,向提供完整的动力总成系统(电机+电控+电池PACK+BMS)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延展至下游的新能源汽车运营(融资+租赁+充电+维护),正成为产业链整合升级的一种最优路径。
充电设施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目前,国家相继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扶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发展,随着各级政府对充电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充电设施市场即将迎来大爆发期。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互联网+”概念与充电设施产业深度融合,在充电桩市场需求放量后,产业价值链核心将逐步从硬件制造向充电桩运营转移,充电桩将扮演能源互联网架构中变现的端口和流量入口的角色。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已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充电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了发展合力,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广扶持政策极大提振了产业界的信心,有效推进了电池、电机、电控产品技术的提升,市场环境的培育,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对此,有专家向业界提出建议,要把充电设施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适度超前建设,促进推广应用和研发生产,实现良性互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当前,充电桩产业正在从量变到质变,将在产业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
“随着充电设施政策支持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增高,曾经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充电难’问题,也将随着全国各地充电网络的建设而得到解决,充电设施行业发展现状及势头引人注目。”业内人士刘洁对我国未来充电设施市场充满信心。
用互联网思维布局整个产业链
今年以来,能源互联网在充电设施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众多涉足能源互联网的充电设备巨头备受资本市场热捧。有迹象表明,能源互联网正在改变充电设备制造业格局。
为争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充电设施制造企业纷纷加码智能充电设备制造。在充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万马股份等已率先把能源互联网引入充电设施领域。
万马主推智能充电桩和智能充电云平台管家服务,并成功推出了爱充APP产品——爱充网。该APP可实现对充电桩的手机查询与导航、远程预约、扫码充电、无卡支付等功能。
在电动汽车车主发现电量不足需充电时,打开手机中的爱充网,点击充电桩查找,软件搜索附近可用的充电桩,并且能显示哪个充电桩闲置,哪个充电桩正在充电。充电结束后提醒车主充电已完成,可以选择刷卡付费或者支付宝付费。该充电设备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智能化,不仅是提供充电的设备,更多应该看作是一个智能终端,产品内部设计了很多跟手机、地锁、车、用户联系的软硬件功能。
因此,在传统的充电桩设备制造之外,结合“互联网+”的充电桩运营或成为行业未来的主要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