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产和消费大国,电动自行车在我国的“群众基础”可谓“根深蒂固”。无论在北上广还是在乡镇村庄,每天数以亿计的电动自行车搭载着那些普通劳动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减少出行成本、提高出行便捷性成为这类消费者选择电动自行车最根本的理由。而一些城市“乐活族”们追求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的理念,也让他们对电动自行车推崇有加。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电动自行车在短距离快递业务中扮演的角色也显得愈发重要。
不管怎样,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我国城镇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由于少数骑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也屡见报端,劣质零部件特别是劣质电源造成的电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中对电动自行车专用设施等的规划依旧欠缺……有人将街道上飞驰而过的电动自行车戏称为“马路杀手”,其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确实让城市管理者倍感头疼。
然而,2014年高达2亿辆的社会保有量,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行业在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在强大的消费需求下,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生存状态:巨大的市场需求主导了企业大量生产,但少数骑行人基本素质低下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等客观因素,却让政府将“问责”的板子全部打在了电动自行车身上。
尽管电动自行车在方便人们生活、减少石油消耗、减少污染物及碳排放、促进新产业形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为止仍然未获得国家政策上的明确扶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淡薄、电动自行车产品标准不健全、行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鱼龙混杂”等因素造成的。
如何才能扭转电动自行车行业在“尴尬中发展”的局面?如何吸引国家的政策扶持?笔者认为这一切都应首先从行业自律做起。
在笔者看来,行业发展之所以“尴尬”,是因为行业从业者只将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普通消费品来看待,生产者仅仅把满足方便、快捷、低廉的出行需求作为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当电动自行车这种消费品在被使用时,作为交通参与方之一的骑行人文明交通素质良莠不齐,使用地点的交通设施各不相同。如果能将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在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环节辅助提高消费者交通安全意识,行业美誉度必将增强。尽管使用电动自行车可以节能减排,但对于动力电池特别是铅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环节,仍存在污染环境的情况。这就需要电动自行车生产、经销企业以及产业链企业能够协同合作,共同解决。
加强行业自律,成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关键因素。2015年7月13日,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在其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一系列加强广东省电动自行车行业自律的措施。如发布了打击无牌无照企业、扼制不正当价格竞争和倡议诚信经营的商会文件,规定经销商在销售环节播放文明骑行视频,组织义工团队在行车道路上宣传倡导文明骑行,将电动自行车纳入行业保险体系、保障消费者骑行安全。这一系列措施一经实施,将有效地改善广东地区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混乱的局面,并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骑车人的文明素质,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随着自律程度的提高,电动自行车行业将会得到更加规范化的发展,一些曾屡遭诟病的沉疴也将会日渐减少,再加上电动自行车行业绿色环保的特质,必将迎来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行业发展的“黎明”就要到来。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