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化危为机的基本动力
戴经明表示,铅酸电池市场面临竞争压力和发展危机,尽管这些潜在的危机并未给行业造成严重威胁,但仍需认真对待。
铅酸电池行业的出路在哪?戴经明表示技术革新是唯一的出路。目前,铅酸电池行业中具有规模的企业都在积极改造生产技术和工艺,并扩大了规模和产量。所以,尽管没有政策的相关支持,但企业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戴经明认为,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等新能源材料电池的异军突起,倒逼铅酸蓄电池在技术上要有较大的进步和革新。从前些年的情况来看,蓄电池价格普遍低廉、性能相对稳定、消费者相对认可,所以,行业并没有对铅酸蓄电池的技术提出更多的要求,且铅酸电池企业都保有较大的产量和利润。随着新能源材料的升温,尤其是和石墨烯技术的突破,消费者对化学电源需求的提升,如在电动车、储能领域等,消费者对电池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需求的提升,倒逼铅酸电池行业加大了技术研发及工艺革新。
骆驼电池正在开展纯铅薄基板电池、负极采用加碳技术的电池研发,而这些研究成果将较大地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性能和品质。通过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铅酸蓄电池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混合动力领域,采用铅酸蓄电池负液加碳技术的EFB电池,完全可以满足弱混领域的使用要求,欧洲目前就很重视AGM电池技术在弱混领域的使用。而纯铅薄基板电池有较好的高功率性能,可满足弱混到中混领域的需求,因此,铅电池完全可以胜任短途行驶的低速电动车对电池的需求。
资源回收:打破环境污染的僵局
铅酸电池发展受限,甚至遭受一些非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能产生的工业污染,这就涉及到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联系到我国致力于打造经济“升级版”、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资源回收就成为铅酸电池市场必须突破的瓶颈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铅酸电池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等领域,用一两年就换掉,随着电动自行车总量的剧增,电池回收问题日益突出。戴经明认为,近年来,我国铅酸电池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8%,通常能够达到95%。但是,只要回收率没有达到100%就可能会污染环境,因此终极目标是回收率100%,无限趋近。如果向这个目标趋近,铅就是完全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永不枯竭,因此铅酸电池的价格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仍然会保持廉价、老百姓都用得起的电池。
戴经明表示,现阶段,由于我国政策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强制回收铅酸蓄电池的政策和网络,加之没有对污染环境的小型企业进行限制和取缔,导致小微企业以牺牲环境、廉价来和大企业竞争,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环保。因此,应该建立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并严禁私人收购,应由大型的、回收效率高的、技术设备先进的企业去回收,这样既防止了污染,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近两年,因为市场饱和及恶性竞争,铅酸电池价格大幅度下降,一组电池由原来的400~500元,甚至最贵的时候需要800元,现在降到300多元,利润微乎其微,导致铅酸电池企业被一些人看作是夕阳产业。戴经明认为,一旦实现正规渠道、高利用率回收的目标,在整个铅酸蓄电池产业链里,污染最严重的环节就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届时铅酸蓄电池才能克服最致命的、最薄弱的环节,摘掉污染的帽子。铅酸电池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而是在电池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戴经明表示,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应从具体国情出发,根据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消费层次来推进节油、减排节能措施。就目前情况来讲,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需求设计出适合的、匹配的电源系统,差异化对待不同的市场需求,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科学、健康的发展。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