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殷承良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基础工业相对较差,技术瓶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大规模走向市场,首先要解决动力系统技术、底盘平台技术及储能技术三大难题。
殷承良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花费巨资用于电机、电池、电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关键技术上的缺失,尤其是系统级技术的缺失。举例来说,国外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混合动力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都有系统级的技术,日本本田开发了一款SG发动机,命名为IMA,它既不是发动机也不是电机,而是两者的重新整合。所以,真正把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的是技术的融合,业界称为平台化技术。
殷承良认为,新能源汽车要实现系统优化,首先要实现变速箱和电机的整合,发动机和电机的整合,控制系统的整合,软件的整合等平台化技术,而国内这些项目都没有整合,是很大的缺失。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车以商用类型为主,主要应用在公交车、环卫、物流等公共领域,已占据较大市场规模,但在技术方面,新能源商用车采用的发动机、变速箱、电池等都各自独立,一些核心技术未能进行深入的系统优化,所以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仍无法与国外相比。
关于系统平台技术,殷承良指出,通过产权技术合作,我国正在积极开展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 “十三五”到来之前,科技部已经开始扶持一批技术和项目。如电机和变速箱整合为机电耦合,发动机和电机合成为APU单元,国家都在立项支持,但具体落实到产业化里还需要时日。
除了动力系统技术的缺失,底盘平台技术是另一大瓶颈。底盘平台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意义非常大。由于动力电池组体积较大,普通三厢式汽车的车身结构很难匹配,所以合理的底盘平台需要重新开发类似平板式的结构,如目前市场上特斯拉和即将在国内面世的宝马i3都是采用的平板式结构。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核心车辆,都应该是结合电动车需求的全新结构。
电池的储能也是一大技术瓶颈。殷承良指出,企业花费巨资开发出的电池及电池系统,不能用完后就扔了,最好是可以重复利用,但重复利用的前提是电池系统必须和底盘设计相结合,成为一种平台技术。电池包不能简单做成四四方方的盒子,而是要结合车身形状和动力等综合因素设计,与底盘平台相结合,可以用于不同的车型,用于不同的改型升级,甚至有多种用途。目前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已认识到电池的储能问题,但由于技术限制仍未解决。殷承良认为,如果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就造不出性价比高的好产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就很难实现产业化发展。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