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新能源罗宝权:每种补能技术都有适用领域,为新技术留下想象空间
发布时间:2022-11-10 18:06:00

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总体技术总工程师罗宝权


近日,在“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会”的“迎接新能源汽车快充时代”主题论坛上,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总体技术总工程师罗宝权,就“新能源乘用车全场景便捷补能方式设想”作主题演讲。


从行业角度,罗宝权首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现状及行业痛点。


市场方面,罗宝权表示,这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在政策引导、电动车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并进入到快速成长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16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448万台,车-桩比约为2.6:1。在此基础上,把每一年车的增量和充电桩的增量做拆解对比,罗宝权指出,“2019年车-桩比为2:1,后面逐年增加,说明车增长的速度稍快一些,而桩的增长速度没有跟上,使大家对充电焦虑产生一些抱怨,不过好在可以看到,今年国内充电桩整体布局速度开始加快了。”


补能格局方面,罗宝权表示,目前国内补能方式已形成慢充为主、快充为辅、少量换电的格局。“其中,快充决定用户用车效率,这也是未来影响电动汽车能否大规模普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从充电桩端看,现在大部分快充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在30kW-90kW,占比80%左右。虽然高速等场所的充电功率已经达120kW-180kW,甚至部分企业宣传达360kW,但多数是一桩两枪,两辆车同时充则功率减半,因此实际上大部分充电桩功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罗宝权认为,“目前快充以中低功率为主,大功率超充仍处在发展初期。伴随技术进步、新标准制定,大功率充电正逐步落地,预计2025年将规模应用250kW及以上充电设备。”


从新车型续航里程变化看,2021年67%电动汽车上市新车里程超过400公里,并在继续提升,而用户的里程焦虑与充电环节相关。罗宝权指出,“用户抱怨点主要集中在找桩不易、使用不便、充电不快,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施建设不足、布局不合理、高峰期等候时间长、补能方式单一、充电功率小充电慢等。”


快充领域发展趋势方面,针对充电问题,国家已接连出台系列政策,推动补能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完善、补能网络建设等。罗宝权乐观地表示,“预计政策引导会为下一轮快充技术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引。”


受政策和市场驱动,罗宝权认为,未来将催生更多新的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经济的补能体验。“整车厂纷纷布局800V电压平台,明后年将陆续有相应车型上市,匹配3C-6C快充电芯,充电功率预计将超250kW甚至达480kW,充电时间有望大幅缩短;基于自动驾驶、无线充电、充电机器人等技术逐步成熟,对充电便利性将有很大提升;光-储-充一体化等车-网融合技术突破,将助力智慧能源网络构建,提升补能经济性。”


同时,基于补能领域痛点,罗宝权分享了长安新能源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


对于慢充为主、快充为辅,多种补能方式相结合,多网融合的立体补能系统,罗宝权表示“用多元化补能方式覆盖用车全场景”。


通过对补能场景的深度分析,罗宝权强调,“我们发现基本上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可以覆盖所有用户的用车场景,没有一种技术可以包打天下。每一种技术都有特殊适用领域,这也给很多新技术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具体而言,以下几种补能方式均各具优势。


慢充:仍是当前便捷、经济,长时停车补能优选方式;


大功率快充:适合时间为王、效率至上,需要极速补能场景;


无线充电:契合自动驾驶,实现无人化充电需求;


储充一体:接网即用,便于实现削峰填谷、有序充电;


轨道充电机械臂:可以预约充电,区域内实现“桩找车”、自动充电,可实现高效运营;


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实现线上预约、自动充电、自动补给,并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便于实现灵活补能;


移动电源车:具备微型移动储能站+充电桩功能,布局灵活,适合多种应急补能场景。


此外,能源网络构建方面,罗宝权表示,车-桩-网互动将呈现“无序→单向有序→双向有序”的发展过程,从而构建起智慧能源网络。“未来,伴随超大功率充电桩大规模普及,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电网将造成极大冲击。通过桩,车-网将深度融合,将形成电动汽车有序充电、V2G充放电与配网的友好互动的能源网络。电动汽车作为灵活资源,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