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曼徐黎明:我国发展氢能既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又可解决环保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25 17:12:00
关键词:燃料电池

image.png

图为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黎明


日前,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21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国际峰会”在淄博举行。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黎明做了关于“双碳战略下的新能源革命”的主题报告。


以下为报告实录:


首先谈到能源革命。全球最大行业是能源行业,总产值是8万亿美元,全球第二大行业是医疗、卫生行业,总产值5万亿美元,全球第三大行业是汽车行业,总产值3万亿美元,健康医疗+汽车是8亿美元产值,能源一个行业是8亿美元。所以从这来看能源行业是全球最大的。


能源最早以热能形式,后来是电能形式,它们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但这个发展趋势大家要关注。风车是最早的能源,然后是蒸汽机,是热力学,后面加上电磁学也就是通过电磁发电,如果从电磁力的角度来看,水电、风电、火电、核电都是通过电磁类的发电;那么第二种是光电原理,第二是氢发电,就是电发电,就是电池类发电,光伏发电,电化学发电。


电池类发电效率是50%-70%,火力发电、核电、烧锅炉发电效率只有30%,最多没有超过40%,光伏发电效率更低,大约20%多,氢发电的效率可以达到50%多。发电效率最高的是水利发电,第二是氢能、热力学发电,不光是核电也好,火电也好,包括最低的是光伏发电。


再说一个概念,通过科学原理分析三个发电路径和原理。第二个路径电化学在第二,在前面几种发电里面,能源都是地域性的资源性技术,氢在原理上排第二,所以通常能源的属性是地级属性,氢是制造属性。这就为中国的能源革命带来机会。


中国是能源大国、制造业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如果不是地级属性,是制造属性的话,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是中国。所以中国这一次能源革命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环保,把碳地域属性的能源屏蔽掉;一层是制造属性唯有氢能能源是气,有了这个基本的概念逻辑之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发展氢,通过地域属性,通过制造属性,中国的优势扬长避短。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能源消耗大国,变成能源制造大国,从而解决了能源安全,又解决的环保问题,又解决了人民币走向世界,因为美元绑定了石油。所以发展氢能是一剑三雕、一石三鸟。淄博市委书记和市政府谈到“能源结构不改,淄博经济起不来”,能把能源革命和本地的经济结合起来,我感觉淄博的领导对能源的认识和氢能的认识,确实是很高。所以这就是我们企业为什么来淄博的原因,一定是当地政府重视。这是我先讲的开场白,关于氢能革命的认识。


发展氢能已成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前提就跟刚才开场白的逻辑。第二是汽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第三是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包括法规制度基础建设。第四简单介绍我们公司。


前面几位老师像毛宗强教授都讲过关于世界对于氢能的一些政策和路线。目前我们是第一大制造大国,同时也是排二氧化碳大国,我们压力非常大,其中交通领域是一个能耗大户、污染大户。所以都要从切入点开始做,还是很准的。去年车的装机量量全国不到80兆瓦,爱德曼、亿华通还有潍柴都在里面,去年量不大。我们的装机量将近16兆瓦,占20%;286辆车占市场的19%,总共的出货我们占比重较大。


现在制约氢燃料电池车发展的因素,无论是制造成本或者运营成本,现在我觉得会很快解决。最重要的因素法规的滞后,包括对氢怎么认识,相关的政策还没有出来,还把它当做危险品来看,这是制约它的发展。


氢转化电力的装置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产业像其他的制造业一样,任何一个产品要做成市场定位的话,一定要从产业、装备、工业技术这些方面来,我们爱德曼就是沿着这个技术路线来走。


我们目前有两个应用:在车上有应用,以及在交通应用方面的储能发电也开始做了。我们主要产品是金属板燃料电池。金属板燃料电池是高温高压电堆效率比较高,但是要解决几个技术门槛,金属板表面的涂层技术问题和导电问题,爱德曼和德国合作,现在基本上这一块技术已经成熟。


目前燃料电池密封生产线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有了装备优势整个产能也没有问题,现在在全国有5个基地,在行业里面有一定优势。我们在上海、大连、广东佛山、山东、北京大兴等均设立了基地。北京大兴今年马上就要投产。


产品方面,目前我们有两个核心技术,一个是膜电极技术工艺,一个是金属板的工艺,两项技术具备一定竞争力。2017年东风生产的7.5T物流车耗氢量,就是一公里1.4元这个成本不比柴油高。


场景方面,我们主要布局储能。从政策来看一是工信部发布三个示范城市群,第二是科技部"氢进万家",然后是发改委能源局的储能绿电比例和储能比例,现在要求五大电力和电网要有10%-15%的储电能力和储能能力,对储能发展都有相应的要求。储氢很容易,但储电真的不容易储,储电还是有危险的,氢作为一种能源,世界都在做,美国原来用罐,百万级的储能一定是氢。所以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示范。在淄博嘉善,在浙江做了储能的示范。


技术方面,我们的技术和丰田差三四年的时间,比他们2020年的产品稍微低一些。进账成本方面,2017年是3万元每千瓦,现在4、5千元每千瓦,运营成本和制造成本降得非常快。从氢能燃料电池发展的初期到示范期结束的2025年底,整个成本比锂电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差价。


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