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诗:佛山实践助力全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25 16:31:00
关键词:燃料电池

赵吉诗:佛山氢能产业发展成效和实践经验

图为广东省佛山市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做政策宣贯


9月25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2021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国际峰会”在淄博举行。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广东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及实施方案。


据赵吉诗介绍,佛山这几年发展氢能产业成效显著,目前佛山有100多家涉氢企业和研发机构;有5个生产基地,涵盖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电堆及系统、氢能客车、氢能有轨电车、氢能重卡等;有80多条城市氢能公交示范线,全球首条商业运营氢能有轨电车示范线;总推广各类氢能汽车1500辆,加氢站有26座(约占全国20%);出台23项市区两级氢能产业政策制度。


作为首批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核心城市,佛山在发展氢能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赵吉诗认为,这些可能也是全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中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第一,推广应用商业模式陷入瓶颈(买不起)。佛山从2016年开始开始燃料电池推广,都是财政买单,而且都是以公交车为主要的应用场景。但是在经济增加、压力递增的前提下,维持高成本采购与运营FCEV对地方财政压力大。同时,电堆及系统大幅度降低价格情况下车辆却越卖越贵之间的脱钩现象越来越突出。即便佛山是中国第17座GDP突破万亿的城市,财政埋单的模式也不可持续。   


第二,氢能供应保障严重不足(用不起)。氢能资源的发展,实际上跟燃料电池汽车或者氢能产业发展相匹配,但是目前存在资源不匹配和产业发展区域分布不匹配的问题。


第三,基础配套能力建设严重不足(撑不起)。在这里面政策或者制度的制约,比目前技术的制约更严重。


第四,人才资源流失(留不住)。


针对上述问题,赵吉诗分享了一些基于佛山市实践解决思路。


第一,探索多元化制氢技术路径,提高氢源保障能力。电解水制氢,突破电力制度,制定制氢优惠电价,再生能源就地制氢;天然气制氢,站内天然气制氢,支持碳捕捉技术配套;工业副产氢,PSA提纯氢。


在赵吉诗看来,双碳目标背景下,绿氢一定是未来氢能的终极目标,但在现阶段,过于强调氢的颜色是脱离实际的政治口号!——要不得!


第二,储运已经成为目前氢能产业发展的痛点。开展多元化储运氢方式示范,降低储运成本;鼓励探索管道输氢示范,鼓励探索固态储氢。长远来看,随着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降低氢能储运成本的主要途径是发展以大规模管道运输为主,配合液氢、高压气态储氢、固体储氢等多元化储运氢方式。


第三,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诸如,站内制氢-加氢母站建站模式;油氢合建模式“以油养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平台自建站,减少交易环节、降低运营成本。


第四,构建根植性强的产业链,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关键零部件的定价机制,加强对外合作。实现不用到处跑,也能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较高的性价比占领一定市场份额。


第五,厘清氢能的范畴有助于科学布局产业。广义来看,氢能应包括以能源方式利用(如燃烧或发电)和在利用过程中实现了对其他能源品种减量替代的氢。基于上述定义,布局氢能产业不能紧盯着氢能源交通,更不能局限于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和系统,而应有更大格局,着眼于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最后,赵吉诗表示,培育发展氢能需要财力和活力,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应该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只有这些区域发力,氢能星火才有希望燎原。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