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我国储能产业四大问题待解
发布时间:2018-04-03 10:08:00

  点击进入峰会直播专题: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


  4月3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共同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在京正式开幕。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为大会致辞,以下为致辞内容: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史玉波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共同就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沟通、交流、分享与探讨。在这里,首先我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代表吴新雄理事长向峰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参会的各位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当前,能源科技创新迅猛发展,信息、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未来能源发展的模式和能源体系构建的方式都将发生重大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能源发展放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位置,强调推进绿色发展,重申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10月份,国家能源局联合五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还将带动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发展,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19%。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同比增长45%,占总装机规模的1.3%,较上一年增长0.2个百分点。我国储能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但同时,我国储能产业发展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


  一是储能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细化产业政策助力储能市场发展,推动储能商业化进程。


  二是储能多重价值收益尚不明晰。需要厘清储能在发、输、配、用各个环节的应用价值,需要通过开放的电力市场和灵活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去体现储能的商业化价值。


  三是储能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突破。储能技术安全性、稳定性、高效性的提升仍然需要在研发和市场的检验中寻求突破。


  四是储能项目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明确。需要在备案、审批、监督、管理各环节加以规范和监督,保证储能项目合理合法建设。


  加快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为指引,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是加快推进政策机制建设。加强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宣贯和深入落实,地方政府应加快出台支持储能产业发展或技术应用的支持政策,明确储能项目建设和管理流程,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督促相关机构加快评估储能价值。


  二是加快储能参与的电力市场化进程。加快各区域和地方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在市场规则相对完善区域试点示范联合和独立储能电站建设,挖掘储能商业化价值并完善市场规则,构建储能参与系统服务的按效果付费机制;加快现货市场建设步伐,试点达成储能系统参与的市场化交易,评估灵活电力市场价格下的项目运行风险;搭建电力需求侧管理特别是需求响应长效机制,激励电网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并在输配电价核定中予以必要激励,为储能获取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平台。


  三是加快推进储能技术创新,加大对储能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支持和投入力度,依托行业组织打造储能技术创新平台,汇聚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储能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储能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国际储能技术制高点。      


  四是加强示范和宣传引导。推动储能在各应用领域示范项目建设,验证示范项目经济性和商业模式;征集先进储能技术和商业化案例,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储能系统供应商和项目投资建设方提升认知;支持和引导储能系统项目建设运行单位优先享受电力市场化红利,在大用户直购、绿色电力采购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及电力市场交易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降低储能系统运营成本。


  中国能源研究会作为我国能源科技界的高端智库平台,一直致力于促进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也一直聚焦我国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们愿意同在座诸位一道,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平台作用,凝聚业界的力量,配合国家主管部门,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最后预祝“2018年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圆满成功!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