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资讯  >  
六位业内专家90分钟讲透动力电池安全与标准
2017-08-15 14:26:00
关键词:动力电池安全标准UL动力电池应用分会

  

  时至今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在电池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行业规范、标准测验、保险护航等方面,许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亟需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探讨与合作。

  日前,“标准领航 ‘池’骋未来——UL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合作签约仪式暨UL动力电池标准研讨会”在苏州举行。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的,除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以下简称“动力电池应用分会”)与美国UL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外,还有来自整车、电池、检测、保险等领域的相关负责人对动力电池安全与标准进行的圆桌讨论,讨论观点也给行业带来颇多启发。

  不同人眼中的“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整车、电池、保险、第三方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他们眼中的“安全”,其着眼点有所不同。


陈平副本副本.jpg

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平参与圆桌讨论


  从整车的角度看,安全的范畴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汽车的安全性设计,主要是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或者在事故发生时,尽可能降低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平认为,汽车设计的一个原则应该是首先保护乘员以及车外人员的安全,然后才是保护车辆设备的安全。陈平特别强调,整车、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等都要安全才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是整个链条的安全。


柯克.jpg

超威创元首席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柯克参与圆桌讨论


  动力电池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与其内部部件的特性和外部的运行环境有关。超威创元首席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柯克表示,从用户角度看,动力电池的安全意味着即使电动汽车整夜充电也不能有风险;从电池供应商角度看,安全则要求电池这个能量包装在车上之后不会被触发险情。


张雨.jpg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参与圆桌讨论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表示,从电池企业的角度看,从人才的培养、工艺的管理、装备的提升以及环境的改善等,企业都要做大量投入来确保产品的安全。

冯金朝.jpg

UL能源与电力科技部大中华区工程部总监冯金朝参与圆桌讨论


  UL能源与电力科技部大中华区工程部总监冯金朝认为,从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角度看,所谓“安全”意味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都不会出现危险;其次是在一次失效的情况下,产品不对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开发标准时要进行综合考虑。

  各自谈痛点

  陈平站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购买成本高等,这些痛点基本上都与动力电池有关,原因在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不高、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柯克从多个层面谈了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商业层面的痛点在于产业发展模式,比如新能源汽车对补贴依赖,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存在资金周转问题等;技术层面的痛点在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此外,新电池检测的时候是安全的,然而在各种环境下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是否还能保证它是安全的?如何能够检测到这种性能的变化?电池企业该如何在前期进行系统考量?这也是痛点。


吴晓红.jpg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责任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吴晓红参与圆桌讨论


  动力电池标准不完善也影响着保险公司相关业务的开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责任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吴晓红坦言,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非常关键,不了解安全性能,保险公司就无法为新能源汽车核算出一个合理的保险价格,也无法设计出一款合理的保险产品。动力电池的性能如何,标准是否完善,对保险行业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安全性?

  作为整车企业,北汽集团平时也在关注电芯的安全生产,包括电极、隔膜、电解液等,陈平表示,现在已经有技术可以解决电芯内部温度过高等问题。在电池包层面,北汽新能源也在和电池厂共同解决相关安全问题,比如留出足够的空间,设计好热管理系统,做好BMS等,同时也要求电池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品质。

  柯克认为,电芯的安全主要在于电芯的设计、加工和质量控制。电芯设计好了,做PACK的时候,往往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在设计电芯的时候就要考虑成组后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上游材料供应商,也同样需要在设计前期加以考量。超威创元会考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以及是否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电池生产过程中,超威创元也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张剑.jpg

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张剑主持圆桌讨论


  新能源汽车尚处于技术与市场发育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并非一家企业能够单独解决,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并进。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张剑表示,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理念,不断建立安全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推动技术进步,优化消费者使用习惯,从而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张雨表示,她对在调研期间了解到的部分整车和电池企业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感触颇深:动力电池企业既要配合整车企业过“公告”,又要面对提高能量密度和补贴退坡的问题;动力电池产品要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才能确定它是否安全;整车企业在应用端有其安全诉求,动力电池企业也有其难处,这就需要上下游进行交流。张雨认为,电池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金库”,它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未来的清洁能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动力电池应用分会将会一面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一面对接市场,通过协会的努力,推动动力电池的安全与标准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还将继续反映企业心声,为动力电池、整车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

  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估安全?什么样的标准才是一个好的标准?冯金朝认为,它首先既要兼顾经济性,也要兼顾安全性,而且要把握好能量密度和安全之间的界限——如果标准太严,很少人能做到;如果太松,能量密度达到了,却缺乏安全。一个好的标准还要与时俱进,电池在发展过程中,标准也要相应更新。好的标准,则需要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检测认证、行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制定。

  冯金朝表示,动力电池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如果等产品做出来再去做检测认证,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检测认证机构应该同企业一起,在动力电池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去规避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这样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他表示,UL已经将其在全球各地定制相应标准的经验带到中国,为中国市场服务,让国内动力电池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打下“走出去”的基础。

  电池中国网认为,动力电池企业要高度重视标准、法规和监管的作用,严格按照标准和法规生产、管理和运营。本次圆桌讨论有一定的前瞻性,将动力电池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转换成了行业可利用的机会,为我国动力电池产品“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成本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维和视角。


作者: 周效敬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