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资讯  >  
动力电池困境之三: 下游补贴退坡、上游原材料涨价令企业处境艰难
2016-12-27 09:29:00
关键词:动力电池政策补贴电池材料

1.jpg

  近期,国家工信部门户网站正式对外发布了对苏州金龙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涉及“有牌无车”、“有车缺电”、“标识不符”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陆续下达了处理处罚文书。

  随着行政处罚措施的落地,有媒体透露,2016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也将最终落地。据悉,新的国补政策将比此前的版本出现较大幅度的退坡。目前,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的主要下游产业,补贴退坡的压力势必传导至动力电池企业。

  纵观整个2016年,除了产业政策的频繁调整,产品规格尺寸的限制一时之间令动力电池企业难以适应之外,上下游产业环境的波动对动力电池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很多动力电池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

  补贴退坡 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压力增大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新能源车补政策已于近日由四部委会签完毕,预计将在近期发布。

  据悉,新的补贴方案在原有2016年至2020年补贴方案基础上,不仅提高了准入门槛(包括整车能耗、续驶里程、动力电池安全性以及企业诚信等),补贴额度也大幅退坡,部分车型的退坡幅度将达到60%。其中,6米至8米规格的新能源客车,每辆补贴额从此前的标准车(10米至12米客车为标准车)的0.5倍降至0.3倍;8米至10米的新能源客车单车补贴额从此前的标准车的0.8倍降至0.6倍(即6米至8米车型的单车补贴由此前的12万元至25万元,调低到7.2万元至15万元;8米至10米车型的单车补贴额由此前的20万元至40万元,调降到15万元至30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补贴的大幅退坡,降成本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整车厂对于电池厂家的价格要求为降低35%-40%。

  不仅如此,据业内人士透露,为使补贴更加精准,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提出未来要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清算。此前,多有媒体报道,因为补贴的延迟发放,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资金链非常紧张。如果补贴改为事后清算,可以预见,将来新能源汽车业的资金链会绷得更紧,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支付条件和产品质量标准也会更加严苛。

  原材料价格上涨令成本降低成难题

  一方面是下游产业利用强势地位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在动力电池产业的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又让动力电池成本降低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在动力电池成本结构中,材料成本占电池成本比例接近75%。其中,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在动力电池材料成本中占较大比例。

  正极材料的成本主要由碳酸锂和各种对应的前驱体材料构成。据相关媒体统计,2015年到2016年,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呈急速上升态势。2014年价位还在4万元/吨的电池级碳酸锂,目前已经上升至13万元/吨;前驱体材料主要取决于相关资源的价格,三元电池前驱体材料因为镍、钴、锰等资源价格的上涨也呈现出增长趋势。

  电解液主要由溶质(六氟磷酸锂)、溶剂和添加剂构成,电解液的制备成本中六氟磷酸锂大约占35%。2015年下半年以来,六氟磷酸锂价格暴涨,目前,六氟磷酸锂已经从2014年不到9万元/吨上升至40万元/吨,这直接导致电解液价格的上涨。

  就连以前一直未受到重视的锂电铜箔(作为负极材料的集流体),近期也出现了一波接一波的涨价潮。铜箔价格由“原料铜+加工费”两部分构成,据最新消息,锂电铜箔加工费已趋于4-4.5万元/吨,铜价也已经上涨接近5万/吨。

  时至岁末,天地萧瑟,经过了2015的繁荣和2016大半年的狂热之后,动力电池业感受到了严冬的阵阵寒意。随着政策的调整和产业环境的变化,整个动力电池业有必要冷静下来,思考未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电池中国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许晓敏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