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产业链  >  商业应用  >  电动自行车
这位正部骑单车出行,遇到了什么危险?
2016-12-26 11:44:00
关键词:单车出行

178-2.jpg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

  “我自己作为骑自行车的一员,就经常感到非常害怕,后面听不见声音突然就过来了,所以我骑自行车经常要回头看看到底有什么危险,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走很不安全。”

  这不是一位普通市民的吐槽,而是一位正部级干部的骑行感言。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应询“如何治理电动自行车违法行驶”的问题时,发出了感慨:电动自行车明明应该是机动车,和人工的自行车不一样。同时,对于广大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来讲,是个不安全因素。”

  电动车会带来什么危险?张茅表示,现在电动自行车主要问题是80%的车辆都超标,主要是车速快,质量不行,又没有鸣号,没有声,十分危险,不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没有标准,也没有牌照,在街上来回走,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这里有几个问题。”在应询中,张茅还提到造成危险的原因:“一是感觉管理当中存在一个难点,各地的规定不一样。我到一些城市去,有些城市就禁止了,有些城市还在鼓励。二是我们的标准,十几年来没有出台修订后的新标准,显然滞后于情况的发展。三是电动三轮、四轮的车迫切需要明确,因为它确实是机动车,又没有牌照,在街上随便走来走去,确实很危险。”

  这则新闻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部长骑自行车出行;二是部长从一个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切身感受到了群众出行不便。

  在公车改革和大力治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带头绿色出行,对党政机关乃至于全社会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如同每年固定的春季植树一样,绿色出行既需要个人生活理念转变,也同样需要有组织、成规模的集体行动。多年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就组织过“能源短缺体验活动”:省委书记姜异康步行从住处到省委上班,时任省长姜大明骑自行车从宿舍到省政府办公,其他省领导同志也都采取步行或乘坐公交车等形式上班。这一形式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点赞,体现了政府官员推动环保的“知行合一。”

  在中国,高级领导干部骑车不仅是践行绿色出行的理念,还被更多被赋予作风转变的亲民意义。

  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是勤俭节约、作风简朴的表率。有记者采访他曾经的秘书苏泽群,提问“林老骑车是不是常态”。苏泽群如是回答:“应该说不是常态,常态是走路,急的时候才骑自行车。我至今珍藏着一张南方日报摄影记者无意间拍摄的广东省委书记骑自行车上班的照片,那位省委书记就是林若同志。”

179-2.jpg

  广东省委原书记林若

  长安街知事APP曾做过介绍,官员骑车出行,往往还具有及时了解民情民意的行政意义,代表人物就是现任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他表示自己“到哪里工作都会买一辆自行车”。有一次他提到自己在长沙骑车上路,一会要骑上人行道,一会路断了要扛着车子过天桥,一会被交警拦住。以此说明公共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难发现,杜家毫书记和张茅部长的骑车体验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从一个骑车体验者的角度来观察出行不便的问题。换位思考,置身于群众之中,就能真正结合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来想问题、作决策。群众的获得感从哪里来,往往就来自于这种施政方式的转变。

  位置决定思路。以前群众总是质疑,有的官员出行封路,却大谈治理交通拥堵;有的官员低价购内部房,却执掌调控房价大权;有的官员吃个蔬菜都要特供,还能不能管好食品安全。认为他们即使有心,施政策略也难到位。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有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真的很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要求已经落实到深化改革、领导经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我们看到,严重雾霾天里,市领导走进工地、工厂、重要交通点位,检查应急措施有没有落实。我们看到,市委书记骑着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看看城市还有那些“死角”管得了却看不见、看得见却管不了。我们还看到,那些捡烟头、坐地铁、排队挂号、暗访中介的各级党政官员……

  这就是,变化!

稿件来源: 长安街知事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