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中国网  >  资讯  >  
完成使命!中国动力电池“白名单”成过去式
发布时间:2019-06-25 14:13:52

 完成使命!中国动力电池“白名单”成过去式


对于外资电池企业来说,6月24日绝对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就是在这一天,中国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5年第22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业内俗称“白名单”)同时废止。

 

消息甫一公布,就有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表示,中国取消《规范条件》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将正式向国外电池企业开放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对此我们感到很欣慰。”

 

2015年3月,中国国家工信部制定发布了《规范条件》,电池中国网梳理发现,自《规范条件》发布以来,共有57家动力电池企业入选,且均为国内企业。在此之后,凡是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配套的新能源汽车,都未能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就导致其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这不免让业界觉得《规范条件》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挂钩”。更有国外企业认为,名为《规范条件》,实则是对中国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保护条件”。

 

从全球来看,中国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倡导和推行者,也意在将其做大做强,在下一轮汽车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电池。因此,掌握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国产化,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规范条件》是特定时期的重要文件,当时动力电池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等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在技术、成本和管理上都无法与其相竞争,而符合《规范条件》的‘白名单’,可能也为国内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一段很好的环境。”有分析人士告诉电池中国网,“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整体技术实力和竞争力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于《规范条件》来说,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事实上,正是这种对蹒跚学步期的“保护”,恰好促成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崛起。目前,全球前10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国包揽了七席。国内动力电池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成熟度均处于全球一流水平。不仅于此,国内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向海外进行布局,服务世界一流车企,与日韩等传统动力电池强国“三分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自《规范条件》发布至今,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此时废止《规范条件》,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和企业来说不是“洪水猛兽”,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反而通过良性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的扩散和吸收。

 

此外,《规范条件》的废止,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也将更有自主性。除了2015年发布的《规范条件》,2016、2017年国家工信部还计划对《规范条件》进行更新,对动力电池企业生产能力、安全要求、研发能力、回收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有些要求过于“超前”,在业内引起了激烈反响,最终相关文件并未出台。

 

随后,国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明确表示,动力电池产业将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发挥市场主体积极性。后续的行业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考虑不再通过《规范条件》的方式对企业生产条件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正如工信部在公告中所言,废止《规范条件》正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的体现。对于《规范条件》的废止,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续来表示,“这是管理的进步”。

 

从《规范条件》废止的时间节点来看,2020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将正式退出。没有了补贴,全球电池供应商同场竞技。因而,《规范条件》中的的各种详细规定实际意义已经不大。

 

总体来看,《规范条件》废止,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将与中国国内企业同台竞争,将能够进一步引入有效竞争,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要真正参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也必须走出温室,迎接来自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的挑战,在技术、管理、成本和品质把控上实现新的突破。唯有如此,方能立于世界动力电池强国之林。




作者: 方倾燃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