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汽车陈汉康:零部件是新能源汽车业的基础
发布时间:2017-01-16 17:47:00
关键词:中植汽车陈汉康百人会2017

1.jpg

图为中植汽车陈汉康董事长接受采访


  主持人:这位是中植汽车的陈汉康董事长。

  陈汉康:各位早上好,我是中植汽车的董事长,陈汉康,中植是一个年轻的老干部,所谓年轻老干部,就是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很长时间,将近10年的历史,但是真正做车才一年多时间,最开始是做零部件。公司注册在成都,注册资本金30亿。目前中植汽车有六个基地,分别在成都、浙江、江苏、山东、安徽。中植汽车产业链首先是零部件,零部件已经做了将近10年的历史,产业链的第二环节是整车,我们有六个制造基地。还有第三个是后市场服务,包括充电桩的安装、运营,汽车的租赁,电池的阶梯使用,到最后的分解回收,中植汽车应该是从零部件到整车都运营。这是大概的情况。

  记者:我刚看了一下,中植汽车是以氢燃料电池为主是吗?

  陈汉康:中植汽车是纯电动和轻燃料都有的,氢燃料电池是2016年第四季度开发出来的。一个是纯电动,还有氢燃料,从车身来讲有传统的铁车身,还有铝车身,去年第四季度开发了碳纤维车身。我们展示的车是三个技术为一体的,整个车只有8.7吨重,这样的车子,一般这样的车是在13吨左右,我们是8.7吨,但是没有达到中植汽车的目标,我们还要轻1吨以上,就是在7吨半以内。昨天领导在会上讲的方向是和我们一致的,续航里程不能完全靠电池,这是背着电池在跑,高续航里程的车子未必是节能的车子,因为新能源首先得节约能源,虽然是纯电动的,跑的续航历程很长,但是能源消耗很大,大家知道电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是有排放的,所以轻量化是它的出路。碳纤维这个,目前能做到8吨半的其他没有见到。还有那个车子让客人上下车比较方便,还有进了门以后是一平到底的,展开量非常大。一般像这样的车子,公交车是不讲座位的,还没有富裕到公交车人人有座位,公交车一般有一个站位就可以,一般可以装80个人,我们可以装110人以上,如果同样车子的投放量,多乘50%的客人,对这个城市利用交通工具的人是很大的福音。

  记者:我有几个小问题,您刚才说到车是氢燃料电池,碳纤维材料,混变电机,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和电机,应该是增加了车的成本,这个成本是多长时间运营回本。另外氢燃料电池的安全性怎么保障?

  陈汉康:首先讲增加成本的问题,碳纤维车身比铁车身肯定是增加成本,但是由于采用了能变驱动技术,把桥去了,这是前承载技术,重量减下来了,不只是增加了续航里程,也是减少了成本的。车身和车身比的话,由于在其他技术利用上去以后,把这个成本冲抵掉了,还有一个好处,这个车身的寿命长,不生锈,铁车身用十年八年可能就坏了,它用二十年没有问题。这些成本不会成为这种新材料新技术推广的障碍。氢燃料这块,本来就是电池,现在是电池+氢燃料发动机,这个成本是增加的,但是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氢燃料的补贴是高于纯电动补贴的。另一方面,氢发电和直接用电更低。现在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使用不方便,对成本还没有精确到那么细,整体来讲和油比还是低的。

  记者:刚才您说有一个后市场服务,是电池阶梯利用方面,现在很多电池厂也用电池的回收,但只是相对自己的品牌的电池,我们在电池阶梯利用的时候,我们的电池回收是什么样的电池?因为分解以后,下一步还会有自己的厂子吗,就是分解厂?

  陈汉康:电池的阶梯利用,因为汽车对电池的要求更高一些,不符合汽车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做储能电灶,这个要求比较低。做电池的分解回收这块,说简单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如果做好的话又是很难比较复杂的事情。比方说这个电池,简单分解水平,分解完以后,从1块钱收回来的废电池,分解完了变成1块2毛钱,这样的水平应该是说简单很简单,简单的把好的东西提出来再利用就可以了。但是这个附加值仅仅是个人人工成本,企业的基本生存。如果你在这个里面进入了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比如1块钱的废电池,低水平分解是1块2毛钱,怎么能够分解成1块5毛钱,就是把理念的好东西都挑出来,变成1块5毛钱,它就有很多的好处,一很多物质是不可再生的,可以重复利用了,因为也是地球上缺少的东西,为地球为人类带来好处。还有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样的投入,只是在基础上多投入一些,回收的东西价值更高了,使得企业的回报也就好了。

  记者:您说我们是向市场回收动力电池是吗,各个品牌都有吗?

  陈汉康:我们自己也在生产电池,我们也有合作伙伴。

  记者:主要是自己和合作伙伴的电池回收进行储能吗?

  陈汉康:这个没有想的那么远,目前在这块的重心还是技术研发,因为我们产业链布局是车联网,但是重心是在零部件上,整车只是小梦想,不去碰它,先把零部件做好了再说,只有好的零部件才有好的整车,整车一定是成立在零部件的基础上的。七八年时间,我们潜心就是研究零部件,目前零部件已经做到了领先水平,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整车上,等到整车把我们的梦想都做平稳以后,可能整车只是生产环节,只是技术部门持续提升改进的过程,就不需要全力以赴对付它了,那时候把更多的重心又侧重到第三个环节去了。所以目前第三个环节,我们只是一种布局,一种研发的投入,并没有进行更具体的布局。

  记者:我们做氢燃料电池,未来加氢的问题怎么解决,加氢站建设怎么做?安全性怎么保证?

  陈汉康:氢燃料电池,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安全的问题,氢燃料电池我们只是应用了这项技术,本身电池的技术不是我们研究的,我们是跟清华大学合作的,这是一个问题,氢燃料的发动机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只是研究如何应用好这个发动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一方面肯定要有政府的引导,因为现在国家对加氢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也是有政策的,是有引导的。另面一方面,作为车厂,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具有一定资本实力的造车企业,更要在基础设施建设这块投入,要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参与者、领跑者,不能等着政府把充电桩建完了,我们作为受益者再做汽车,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政策推动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政府和企业要互动起来。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要舍得投入,要带头。所以对纯电动这块,我们对充电桩是有规划的,因为纯电动要覆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你得有地方加氢,氢燃料站的建设我们要和政府结合起来,我们要舍得投入。

  记者:陈总,我看官网上大多数都是客车,现在整车有销售了吗,销售额大概多少?纯电动客车算是纯电动乘用车吗,关于发改委有一个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咱们公司怎么看待资质这个问题?

  陈汉康:这位美女问的生产资质的问题,昨天会上领导也说了,燃油车的资质不批了,但是没有说新能源不批,但是新能源批起来也会时间很长。我认为,政府不增加新的传统车、新能源汽车,审批资质,这个是明智之举,因为我们国家不缺车厂,车厂太多,只是大家都在低水平竞争,如果再批车厂,我们说去产能,那就跟党中央国务院的去产能又是相违背,所以不再新批资质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我们中植汽车的做车之路分三步,第一是技术,技术+资本+整合,我展开讲,我用这三步描述一下。中植汽车的做车之路,为什么是技术+资本+整合,我们在10年前就对新能源电机、电控以及电空调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里面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那时候可能整个行业都偏重于电池。大家知道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主要的部分,光靠电池是不行的,电池比如是一口井,我们只追求井里水量有多大,不追求提水的人有多少,电机电控电空调就是往井里提水的,大家都热衷于电池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关注电池,我们潜心研究电机电控和电空调,经过七八年研究以后,我们能把这样的车辆电机做出以后再往整车上走。大家知道,做整车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不像做一些简单的车卖了,就好了,车子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这个社会责任不仅是要有技术,还要有雄厚的资本来保障。一开始做车就是联合了两大资本,一个是康生,上市公司作为后台,一个是结合了中植产业资本,所以资本实力比较雄厚。利用技术+资本对产业进行整合,现在有6个制造基地,我们不建新厂,整合老厂,带来很多的好处,一,去产能。中植如果做到上万台车子的时候,没有为社会增加新的产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去产能的大方向。第二,帮助了别人;第三,成就了自己。大家知道中国车厂已经很多,很多传统车厂运行很困难,我们对它进行整合,我们帮它进行转型升级,从传统车转为新能源车,帮助它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的问题,以及技术的问题。现在六个基地当中,有一两个基地就是典型的例子,已经亏了四五年了,我们的资本介入一年之后就打翻身仗了。我们在技术上,不仅是零部件,我们对整车也整合了一些研发团队,在整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布局,这样的话就帮助了别人,让一个困难的企业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企业,成就了自己。我们不能光看到困难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这么多造车的骨干和技术和员工在那,我们利用起来了。刚才这位美女说资质的问题,国家有补贴,我整合过来了,我控股它了,这样的话成就了我自己的集团化,大型车厂的梦想,所以说技术+资本+整合,不给社会带来麻烦,只会给社会带来好处。

  记者:我刚才问的是纯电动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现在这个资质我不太明白,如果没有拿到生产资质,是不是不能做整车还是我们不能卖整车?

  陈汉康:首先,没有车厂生产资质就不能生产,不能生产的话,后面一切都不用再谈了,那也不能卖,也不可能享受新能源的补贴。

  记者:因为现在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只发了8张牌照?

  陈汉康:我们没有做乘用车。我们在整车上面不做乘用车,为什么呢,我们的零部件让我们自己感觉都骄傲,大家都知道车子的数量当中,乘用车占了数量的大头,乘用车的市场布局比商用车完善得多,我们如果进入那个领域,可能发挥我们价值的速度会更慢,我们还是在商用车上面能够更快发挥自己的价值。反过来,乘用车的市场那么大,我们有那么好的零部件,为什么不吃百家饭,我把零部件卖给所有乘用车厂的共引商,我再做乘用车就不可能对外销售了,人家也不要了。所以未来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我们中植不做乘用车觉得比做乘用车能够发展更快。


稿件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
Baidu
map